2月2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对腾讯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作出二审终审判决,驳回奇虎360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此前,广东高院的一审,判决奇虎360构成不正当竞争,并赔偿腾讯500万元的经济损失。截至庭审结束,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仍然互不相让,均坚持各自诉讼请求。
■下附:腾讯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的一些背景
一、什么是3Q大战?
3Q大战的背景是腾讯推出QQ医生,后来叫电脑管家。与360安全卫士构成了竞争。360反过来对QQ软件发起了攻击。
当时,QQ软件有6亿多用户,而360安全卫士有4亿多用户。这两家重量级的公司之间的战争,被称为3Q大战。
在3Q大战,360还发起了与百度的”3百大战“,与小米的”小3大战“等等。
二、什么是扣扣保镖?
扣扣保镖是360推出的一款软件,是专门针对QQ开发,扣扣的意思就是QQ。扣扣保镖的字面意思,就是用户使用QQ软件不安全,所以需要扣扣保镖进行保护。
2010年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用户一登陆QQ,扣扣保镖就会出来提示, “QQ体检得分为4分,QQ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共检查40项,其中31项有问题,
建议立即修复“。“QQ要能侵犯用户隐私“,”杀QQ木马“,”让您的QQ运行如飞“。
这样的提示在用户中制造了恐慌。扣扣保镖进而诱导用户”一键修复“,”给QQ加速“。用户一旦点击,就会删除QQ的功能插件,过滤QQ广告,并装上360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扣扣保镖的恶意恐吓和误导是非常明显的。事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报告显示,“扣扣保镖的评分与QQ软件健康没有任何关系,却起到了误导与恐吓用户的作用。”
比如,扣扣保镖所谓的隐私保护,其实是阻止QQ自带的查杀木马的安全扫瞄功能;扣扣保镖不是一款安全软件,所谓杀QQ木马,其实上建议用户装上360安全卫士。
QQ面板上的各种服务,用户可选择点,也可选择不点,不存在强制使用的行为。360事实上欺骗了用户,损害了用户的长远利益,破坏行业公平竞争,不符合商业道德。
打个比方,360的做法,就相当于自己开了一家综合性的商场,提供多元化服务,却不允许腾讯开设这样的商场,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扣扣使镖的使用后果是,QQ变的很不安全,自身的安全防护功能被破坏,QQ用户在“裸奔”。
三、为什么扣扣保镖构成不正当竞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在网上搜了一个帖子,直击电视台遭到的痛苦:
"俺在江西南昌,不管是CCTV还是芒果台,荔枝台,广告时间播出的都是千年(江西的一个牌子),初见很诧异,一个小千年铺天盖地做广告!到后面看多了电视,特别是下午的连续剧广告时间,什么正荣大湖之都,曹清华治病广告??尼妈,CCTV居然放这么没品位的广告! 再后面突然惊醒,这是被江西截和了啊!江西人民看到的广告都是被江西屏蔽后再放的!“
在这个案例中,电视台的节目被拦截了,别人植入了自己的广告,这是一种劫持或者木马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但因为中国的法治不完善,打官司很烦,赔偿也少,所以很多时间也是无可奈何。
相对于QQ软件而言,扣扣保镖干的也是这样的劫持或者木马行为。扣扣保镖的不正当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
恐吓,或者叫诋毁。扣扣保镖给QQ打分,只打4分,说QQ不安全。其实是一种诋毁,而对用户来说,是恐吓。因为让用户觉的,QQ不安全。
篡改QQ软件的功能。QQ软件有40种功能,扣扣保镖把30多种功能关闭了。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搭便车。扣扣保镖劫持QQ后,QQ面板上的安全中心,点进去是360安全卫士。
后门控制。扣扣保镖在QQ软件中留下四道后门,可以远程控制。导致QQ软件无法再升级。
三天之内,有8000万QQ用户被劫持。腾讯到了存亡的关口。如果腾讯再晚两天采取措施,QQ软件可能已经死亡。
四、3Q大战引发了几场官司,现在情况如何?
一共三场官司,有两场已经终审,腾讯胜诉;另外一场,一审都是腾讯胜诉,二审正在进行中。
第一起 腾讯诉360隐私保护器不正当竞争
2010年11月,腾讯在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奇虎360,告”360隐私保护器“不正当竞争,此案在2011年9月已在北京二中院终审判决,360败诉。
判决认定,360诋毁腾讯产品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向腾讯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并在360网站首页及《法制日报》上公开道歉以消除影响。
第二起 腾讯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
腾讯告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并索赔1.25亿元。2013年4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360败诉。
2013年12月4日,此案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将开庭。2014年2月24日,最高院公开宣布维持原判,360败诉,扣扣保镖构成不正常竞争,赔偿腾讯500万元。
第三起 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2013年3月28日,奇虎360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奇虎360败诉,并被判承担79.6万全部诉讼费用。
去年11月26日,此案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最高人民法院将择日宣判。
五、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哪几个?
主要有以下四个焦点:
(1)扣扣保镖是不是恶意破坏QQ?
扣扣保镖是否破坏QQ软件的安全性、完整性,使腾讯丧失交易机会和广告收入?
QQ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司空见惯。用户免费使用QQ,腾讯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营利。值得一提的是,奇虎360的模式是一样的:360安全卫士免费,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把流量变现。
2010年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用户一登陆QQ,扣扣保镖就会出来提示, “QQ体检得分为4分,QQ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QQ要能侵犯用户隐私“,这样的提示在用户中制造了恐慌。扣扣保镖进而诱导用户”一键修复“,”给QQ加速“。用户一旦点击,就会删除QQ的功能插件,过滤QQ广告,并装上360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扣扣保镖的恶意恐吓和误导是非常明显的。事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报告显示,“扣扣保镖的评分与QQ软件健康没有任何关系,却起到了误导与恐吓用户的作用。”
比如,扣扣保镖所谓的隐私保护,其实是阻止QQ自带的查杀木马的安全扫瞄功能;扣扣保镖不是一款安全软件,所谓杀QQ木马,其实上建议用户装上360安全卫士。
(2)扣扣保镖是不是诋毁QQ?
扣扣保镖给QQ体检时,提示“体检得分为4分,QQ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并提示用户使用”一键修复“功能。
用户使用后,QQ 软件得分是100分。当时,QQ特定的11个功能插件、自带的安全防护功能、聊天窗口广告和四种资讯弹窗等功能被一律禁用、阻止和清除。
而且,扣扣保镖以特别明显的方式提醒用户,“QQ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QQ扫描文件,偷窥用户隐私“这些警示语给QQ用户造成强烈的直观感受。这是毫无依据的恐吓行为。腾讯认为,这些在法律上构成商业诋毁。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第6条称,“评测方公开或者向用户提供评测结果的,应当同时提供评测实施者、评测方法、数据来源、用户原始评价、评测手段和评测环境等与评测活动相关的信息。评测结果应当真实准确,与评测沃动相关的信息应当完整全面。“
(3)扣扣保镖搭QQ便车?
扣扣保镖是不是通过篡改QQ的界面,取代QQ的部分功能推销自己产品?
360的扣扣保镖对QQ软件一键修复后,点击QQ面板的安全中心,进入的是360安全卫士的页面。360的说法是”升级QQ安全中心“。
360实施的是一种搭便车行为,依附QQ庞大的用户资源来发展和巩固360的用户。
(4)360赔500万多不多?
广东高院的一审判决中,360被判向腾讯赔偿500万元,360提出赔偿的金额过高,没有依据。而腾讯则认为,360通过扣扣保镖获得的好处远远超过500万元,500万元根本不足以弥补腾讯的损失。
业内专家指出,360在此案中的主观恶意明显,多年来,360一直利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赔偿额不高的现状,将不正当竞争行为发展为畸形但有效的商业模式,总是在“输了官司,赢了市场“中不断壮大。”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不言自明。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志松建议,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对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应进一步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并适当扩大其适用范围。
六、扣扣保镖是不是给了用户选择权?
用户当然享有选择权。这是腾讯的义务。当时,QQ面板上的各种服务,用户可选择点,也可选择不点,不存在强制使用的行为。
360扣扣保镖表面上是给用户选择权,实际上是不正当竞争,损人利己,搭便车。
用户用了扣扣使镖的后果是,QQ变的很不安全,自身的安全防护功能被破坏,QQ用户在“裸奔”。
扣扣保镖还预埋了四种破坏QQ的隐藏功能,尽管未最终开启,但可以看到360试图阻止QQ进行正常升级,意图通过备份QQ功能,窃取QQ用户的资料,最终发展自己的即时通讯产品。
360提出,用户在使用QQ软件时有修改权, 但QQ用户使用QQ前,与腾讯签定许可协议,不存在法定的修改权。
事实上,360董事长周鸿袆后来在一次公开讲话时承认,开发扣扣保镖目的就是冲击腾讯的商业模式,让腾讯挣不了那么多钱。在广东高院的一审中, 360也承认,扣扣保镖会导致腾讯丧失交易机会。
打个比方,360的做法,就相当于自己开了一家综合性的商场,提供多元化服务,却不允许腾讯开设这样的商场,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七、最高院为什么重视这次庭审?
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极为重视,派出强大的审判阵容:5位法官同时出庭,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领衔。据法院工作人员介绍,上一次最高人民法院5位法官出庭是在2008年,此类盛况几乎是每十年才有一次。
12月4日正逢中国法制宣传日,最高院定于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审此案,而且现场有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现场直播。足以显现此案重要性。
此案涉及的公司名气大,索赔金额很高,所以被称为“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第一案“,备受瞩目。
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技术让不正当竞争有了新特点,实施成本低,隐蔽性强,而现行的法律救济手段不但耗时长,而且赔偿数额小,反向鼓励了互联网企业搞不正当竞争。
最高院对此案的审理和判决,将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为互联网行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专家还认为,本案在世界上也有先进性,美国法学界也在关心这个案件的审理。
八、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有什么特点?中国互联网领域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正当竞争?
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与传统行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低成本、大规模、实时性。
传统行业也有很多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两家饮料厂商相互竞争,一家派人去超市,把另一家在货架上陈列的易拉罐捏扁。两家牛奶厂商竞争,一家派人去超市,在另一家的产品里注射毒液。
这些都是非常恶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实施这些行为都需要一段时间,成本很高。但互联网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却可以是远程、实时、且几乎没有成本。
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第二个特点是隐蔽性强。比如,今年中秋,360偷袭搜狗浏览器,只是精心挑选了几个二三线城市,而且是在周末。这样不易被发现,而且,因为公证机关在周末不上班,搜狗想公证证据的难度异常大。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索赔难。过去几年,360已经连输了Nts场官司,大部分是对竞争对手实施不正当竞争,但总共只被赔了700万元。相对于360的收入而言,微不足道。反过来说明,实施不正当竞争的收益极高。
这些都是不正当竞争法遇到的新问题。“就像在长安街上的公交车道,只允许公交车走,结果有人就发现,在上面开车,速度快,而且很少被罚,天天在上面开,平均一下来,一个月也就被罚一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天天走?“
九、安全软件参与不正当竞争有什么特点?
行为隐蔽。
安全软件的用途是保护电脑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所以具有相当高的系统权限。目前在涉及安全软件的商业诋毁类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安全软件往往滥用了信任,将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打上“恶意”、“差评”、“不安全”、“有漏洞”的标签,将商业诋毁伪装成正常的安全提示,恐吓、煽动电脑用户停止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用户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通常会误信安全软件的所谓“警示”,使得这类商业诋毁手段屡试不爽。
(2)手段激烈
与其他软件不同,安全软件享有随时屏蔽、拦截甚至卸载其他软件的“权力”,而这些权力连底层的系统软件都不曾具备。
安全软件的商业诋毁行为往往伴随其他更为激烈的竞争手段,而商业诋毁则为这些手段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例如“扣扣保镖”事件中,奇虎360首先指责腾讯QQ扫描用户后台,然后对其安全防护及广告等功能模块直接予以屏蔽,更换为自身同类产品。
普通应用类软件即使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也是被动地让消费者放弃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而安全软件则可能在“保护安全”的大旗下直接扼杀竞争对手。
(3)云技术的应用
将云技术引入软件安全领域后,安全软件的扫描、拦截、预防功能日益强大,能更好、更快地保护电脑。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扩大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伤害力和影响力。比如,在“3Q大战”中,360利用弹窗诋毁腾讯的产品。
另外,安全软件可以从云端发送指令,直接卸载或干扰竞争对手的产品等。
十、如何解决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当商业诋毁言论发布之后,会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给受害者造成无法挽回的商誉损失。但在司法实践中,受害者需要承担较高的举证责任,损失的认定又难以衡量,加上部分审判人员的过度谨慎,受害者很难得到公平的补偿。
建议加大惩罚性赔偿的力度。比如,三星因侵犯苹果专利败诉,被判赔9.3亿美元。只有大额的赔偿,才能真正对不公正竞争起到震慑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