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們私信留言,說為什么同樣買到搭載RTX3060顯卡的筆記本,性能怎么就PK不過隔壁的老王同樣的RTX 3060呢,因此懷疑是奸商坑騙自己,其實并不是大家想的這樣。
即便是相同型號顯卡,由于芯片素質、散熱、用料等因素制約,也會導致性能略有不同。
我們暫時以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btop顯卡作為基準案例進行分析,這里會提到BOOST 3.0技術,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該技術為顯卡超頻技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頻率提升。
所以芯片的體制、散熱、輔助零件這三大項決定了顯卡性能的高低。所以即便是相同型號顯卡在這四大項變量產生差異化的時候,最終輸出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芯片體質差異因素
顯卡的本質是硅芯片原件,雖然同在生產線生產,但即便是同一批次的顯卡,體質也會有所不同,體質高的,透電率就好,所以基準頻率也會稍微高一點,體質低的,透電率就會差,同理基準頻率就會低一些。
但這個差異化并不會過于明顯,基本在0.1可控范圍內。再加上NVIDIA顯卡的BOOST 3.0技術加持,在單一基準頻率相對較弱的情況下,多核心釋放,勢必會帶來更明顯的性能差距。
筆記本散熱不同(模具設計)
同屬游戲本,但是不同廠商的模具在設計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屬于輕量化游戲本,有些則會較為厚重。
顯卡在運算的時候,發出熱量,熱量需要散熱銅管與風扇進行釋放。而銅管和風扇也需要空間模具的配合,模具設計是否合理很重要。
模具風道及散熱空間的合理程度:
筆記本內部空間結構越大,散熱銅管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風道路徑清晰,散熱風扇效率越大。在熱量散發越快的前提下,顯卡的頻率才能在BOOST 3.0技術加持下獲得穩定的釋放。
銅管的寬度與數量很重要:
銅管越寬,吸收熱量越多,銅管越短,熱傳導效率越高,銅管越接近出風口,則越容易將熱量散出。
風扇的效率很關鍵:
風扇轉速與扇葉角度和數量對機身散熱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少PC廠商都推出了獨家的風扇散熱技術。諸如“鯊魚鰭”散熱、“霜刃”散熱、“冰川”散熱等。
主板零件用料不同:
你看筆記本顯卡的型號相同,但連接顯卡的電子模塊并不相同,日系電容,臺系電容,鉭電容,陶瓷電容等,一個電容幾毛錢到幾分錢,外加芯片模塊控制器,以及電路板設計與走線方式等都存在差異化。
可能部分產品受制于成本因素考慮,會在我們不常見或看不到的地方節省成本。一塊嵌入式顯卡的筆記本主板可能就能省個幾十塊錢,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編輯觀點:
芯片素質、散熱、用料三大因素的差異化,直接導致了相同顯卡的功耗不同,以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btop顯卡為例,TDP功耗常在60W到130W之間。
功耗低,自然機身也會更加輕薄,發熱量小,續航時間更長,同時性能也沒有那么高,功耗高,尤其是達到130W我們就說它是滿血版顯卡,性能更高,功耗更大,發熱量更大同時續航時間也會更短。
所以同樣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btop顯卡,性能必然有高有低,如何選擇的話,還是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和實際用途和預算來定,所以你明白你跟隔壁老王的差距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