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系車在國內(nèi)混的風生水起不同,德系車中的大眾,近些年來開始逐漸掉隊,競爭力略顯疲軟。動力方面沒有拿得出手的混動和純電動總成,標志性的雙離合變速器,還被不少車主吐槽一身詬病。
而在外觀上始終秉持拉皮套娃策略,內(nèi)飾設計風格足足落后當前車市主流一個時代,但是憑借著“VW”的高級德國車標,目前仍是國內(nèi)車市的一流廠商。只不過,市場如逆水行舟,別人都在進步,自己卻在原地踏步。近段時間,國產(chǎn)車一步步蠶食掉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上汽大眾,自從前年被中保研用帕薩特重創(chuàng),遭遇質(zhì)量信任危機,以及沒有新車型競爭力更加疲軟,銷量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而今又遭遇芯片短缺,多重危機下,上汽大眾的銷量情況愈加不樂觀。
日前,上汽集團公布2021年8月產(chǎn)銷數(shù)據(jù):今年8月,上汽集團總銷量達到453,408輛新車,1-8月累計銷量達3,103,239輛,同比增長3.07%。
其中,合資品牌中的龍頭,上汽大眾8月份銷量達到12.3萬輛,雖然同比仍出現(xiàn)15.16%的下滑,但環(huán)比7月增長了75.5%;而1-8月份,上汽大眾的終端累計銷量為72.5萬輛,同比下滑了15.29%。
看上去銷量表現(xiàn)還算可以,但是更為扎心的一個事實是,截止到8月份,長安、吉利、長城這三家自主車企的銷量,均已超過上汽大眾。
想當年,上汽大眾的銷量常年霸占國內(nèi)汽車全年銷量榜第一,自主品牌車企銷量能夠達到其一半,已是莫大的成就。而今,奮起直追的中國國產(chǎn)自主品牌,已經(jīng)完成了對上汽大眾的超越。
此前,上汽大眾的帕薩特事件,自治理虧的上汽大眾,選擇了冷處理,期望等到熱度過去再解決。然而事違人愿,伴隨著“買車送頭盔”、“被大路汽車大V爆錘”,帕薩特曾一度承包了近乎一年的國內(nèi)汽車圈熱點,而今消費者再提到帕薩特時,首先聯(lián)想的可能是中保研名場面,而非它此前曾是無數(shù)單位的代表官車。
可以說,上汽大眾的冷處理,讓公眾對其質(zhì)量質(zhì)疑,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酵與傳播。而今,上汽大眾要想重新修復這層信任關系,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了,銷量下滑就是最直接的表現(xiàn)。
此外,近幾日,大眾CEO赫伯特·迪斯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由于芯片短缺,我們正在失去中國的市場”。不過但從上汽大眾近兩年的表現(xiàn)來看,大眾在中國遇到的麻煩,遠不止缺芯這么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