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國內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設施在四川廣元正式投運,標志著我國已經實現高放廢液處理能力零的突破,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的國家。此前,世界上僅美、法、德等國家掌握了相關技術。
據了解,放射性廢物處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環,其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是高放廢液處理。
核廢料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放射性,而且其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變而減少。
所謂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是在1100度或更高溫度下,將放射性廢液和玻璃原料進行混合熔解,冷卻后形成玻璃體。由于玻璃體浸出率低、強度高,能夠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質并形成穩定形態,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廢液處理方式。
其核心技術與難點在于,需要包容率高、穩定性好的玻璃固化配方,形成的玻璃體能包容放射性物質千年以上;需要耐1150度以上高溫且年腐蝕速率小于15毫米的熔爐,保障玻璃熔制條件;需要自動化、遠距離操作系統設備,需要強大的工業與制造業基礎做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