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鏟屎官有沒有希望過自己的寵物會說話?
無論是養貓,還是養狗,或者養一些爬蟲,想必大家肯定都想過要是有一天寵物能夠和自己對話就好了。
畢竟,有些時候寵物在想什么,主人完全猜不到,有時候得病了,哪里不舒服,主人也很難知道,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
要是能說話就好了。。。估計鏟屎官們都這么想過。
而在美國,有一只狗真的做到了“會說話”,它的主人通過不懈的努力教會了自己的狗子“說話”。
但是在學會說話之后,在狗子和主人交流越來越多之后,事情的走向卻慢慢的變得詭異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這只狗子名字叫 Bunny ,它在 tiktok 有超過 500萬粉絲。
Alexis 是 Bunny 的主人說,她在 2019 年夏天開始養 Bunny 。
在養了一陣子之后, Alexis 突發奇想,要是能聽懂 Bunny 說話就好了。
她想起來曾看過一個語言病理學家教自己狗狗用語音板的視頻,那個視頻里面狗子可以用語音版來表達一些簡單的意思。
所以她也想試試這么干,于是找了一個按鈕來訓練 Bunny 。
這個按鈕上面寫著 outside ,一按這個按鈕就會發出“ Outside ”的語音,然后 Alexis 就會帶 Bunny 出門。
她把這個按鈕的聲音和出門這件事情在 Bunny 的認知上聯系到了一起。
漸漸的, Bunny 就明白了這個按鈕的意義,它只要想出門就會按一下“外面”,向鏟屎官表達自己想出去的意愿。
看見這種方法有成效, Alexis 很受鼓舞,她開始逐漸增加按鈕的數量,用這種方法教會這些單詞的意思。
依靠這種方法, Bunny 學會了幾十個單詞的發音,到現在它已經可以和主人 Alexis 對話了。
然而,隨著學會的詞語越來越多, Bunny 也似乎變得會思考一些平常不思考的問題了。
尤其是在主人教會了它“ Dog ”,“ Human ”,“ Animal ”這些單詞之后, Bunny 的問題也越發古怪了。
今年 5 月份的時候, Alexis 發布了一個視頻,標題是“ What Dog Is | What About Bunny ”。
在視頻里面, Bunny 先是摁了 Dog 的按鈕,然后又緊接著摁出“ What Dog Is ”。(狗是什么?)
Alexis 思考了一下,然后用按鈕回答他“ Dog is Friend ”。
而過了幾天, Alexis 又發了一個視頻,在視頻中 Bunny 用按鈕說出“ You Dog Yes ”。
主人Alexis又用按鈕回答它“ I Human Yes. ”
但是,狗狗在猶豫了之后又用按鈕摁出“ I Human 。”
Bunny 作為一只狗似乎意識不到自己和主人之間的區別,它因為這些詞意而感受到了困惑,甚至有可能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人。
Bunny 的這些問題看起來頗具有哲學意味,底下的很多評論也有相同的感受。
“ Bunny 似乎花了很多時間想知道狗和人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的關系!”▼
人類:“讓我們教狗如何使用按鈕,
這樣她就可以要求食物或玩耍了”
狗用按鈕說:“存在先于本質嗎?” ▼
也有不少的評論提出疑問, Bunny 是有了自我意識嗎?
要知道自我意識這個東西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的,只有一些高智慧的動物才有。比如海豚,大猩猩,他們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可以證明是否存在“自我意識”,那就是鏡子測試。
所謂鏡子測試其實就是照鏡子的時候,是否能夠認出鏡中的物體是自己。
這個測試可以用來驗證是否存在“自我意識”。其實就連人類也不是一出生就有自我意識的,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 18 個月以下的嬰兒都是無法通過鏡子測試的。
基本上家養動物都很難通過這個對人類來說非常簡單的測試。
這些動物都無法通過鏡子測試,它們會把鏡中的動物當作別人。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狗子或者貓和鏡子中的動物互動的場景,那就是因為它們意識不到自我的存在。
那,已經問出“狗是什么”的 Bunny 呢?它是否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呢?
為了證實 Bunny 是否存在自我意識,主人在它的附近放了一個鏡子,以此來觀察 Bunny 的反應。
Alexis 在 Bunny 平常說話的按鈕的旁邊放上鏡子之后, Bunny 先是盯了一會,然后突然回去摁出了“ Who This ?(這是誰)。”
然后它就一直盯著這個鏡子里面的“自己”,直到主人過來問它,“你是不是剛才看著鏡子里面的自己然后說這是誰?”
Bunny 看了看主人,然后又看向鏡子。于是主人為了回答它的問題,又摁了“ Bunny ”的按鈕,并且告訴它,那個鏡子里面的狗就是 Bunny 。
在這之后 Bunny 走到了門口,看向了海。
但是看了一會之后,它卻又走了回來。
這次,它摁了“ Help ”的按鈕。
Bunny 盯著主人似乎想說什么,但是它說不出來。
人類似乎總是執著于把其他的智慧動物當作人類來撫養,似乎這樣就能以此證明我們在這個星球并不孤單。
但在骨子里,人類卻似乎難以承認這些動物可能擁有智慧,難以承認它們與我們相同。
1977 年,一只叫做夏特克的紅毛猩猩在亞特蘭大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出生,因為紅毛猩猩和人類的 DNA 相似度極高,所以它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田納西大學用作研究。
當時的人類學者在研究一個課題“人類行為,是先天遺傳還是后天學習而成的。”
人類學家琳恩把夏特克當作孩子一樣撫養教育,夏特克也非常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手語和人類交流。
之后,琳恩甚至把它帶到大學課堂上,讓其他學生和夏特克一起上課,一起學習,它甚至出現在了學校的畢業年鑒里面。
但是,好景不長,有一次,一個女學生聲稱夏特克意圖攻擊她,盡管琳恩辯護說這并不可能,但是夏特克還是被送回了動物研究中心,被關在鐵籠里面,“像一個真正的猩猩應該”的樣子那樣飼養它。
這么過了十年時間,夏特克郁郁寡歡的生活在了研究中心的鐵籠里,再后來它被送到了亞特蘭大動物園,雖然不再有鐵籠,但是它依舊不能和人類自由交流,琳恩也被限制了和夏特克見面的次數。
在去動物園之前,琳恩去研究中心和夏特克交流,她用手語問夏特克,你覺得自己是猩猩還是人類?
夏特克用手語回答“我既是猩猩,也是人類。”
2017 年, 37 歲的夏特克因為重度抑郁癥,心臟衰竭死亡。
在它去世之前,琳恩曾去看望他,已經年老體衰的夏特克將一個小鐵片遞給琳恩:那是他們小時候的游戲,一個鐵片可以換一個冰淇淋。
夏特克度過了自己生命中最快樂的 9 年,它一直認為自己是人類。
但是換來的是,那之后的 28 年,它生活在抑郁和痛苦之中,最終直到死去,也不明白為什么。
當然,作為智力水平沒有那么高的狗, Bunny 大概是不會真的去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只狗的。
網友也有在評論提出,那個“ Help ”也可能是 Bunny 覺得鏡子里面的是它的同伴,讓主人給它救出來。
在這里,我也沒有抨擊 Alexis 的意思。只不過,我在想假如 Bunny 真的會思考了,真的有了自我意識的話,它會變得更開心,還是會變得郁郁寡歡呢?
畢竟,一輩子如果只是當一只快樂的狗,不去思考那些復雜的問題,只是想著今晚吃什么,只是想著有個球就要去撲,只是想著什么時候出去玩。
只當一只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小狗,那不也挺好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