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58同城發布程序員就業大數據。數據顯示,超3成求職者為95后,技術支持/維護崗位招聘最活躍。
58同城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全國程序員相關崗位招聘需求同比上升17.41%。
程序員男女比例約為4:1,男性占比達到77.57%;95后求職者占比37.18%,約為90后的2倍。
從薪資來看,2021年1-10月,兼具技術與管理職能的技術總監/經理崗位平均招聘薪酬最高,月薪達到10490元;其次是數據庫管理/DBA,平均月薪為8562元;軟件工程師、程序員平均月薪也均在7000元以上。
從同比變化上來看,高薪崗位的薪資漲幅也最具競爭力,其中數據庫管理/DBA招聘薪酬同比增長最快,漲幅為35.97%,技術總監/經理的平均月薪漲幅為27.07%;
此外,語音/視頻/圖形的平均月薪漲幅也超過了10%。
可見,在數據為王的時代,掌握數據分析、管理能力的人才緊俏,因此相關崗位不僅薪資水平較高,且漲薪幅度也較大。
最近,一條在中國政府網的留言,引發了IT圈不小的轟動,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
11月1日,網民“Mary”留言稱,“我是一名軟件開發人員,今年45歲,精通各種技術體系……而我辭職回家半年后再回來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卻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
該網友認為,“40歲以上的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此刻正是自身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找工作時不能被年齡限制了。”
對此,央視網發文稱,職場常態是“結構性失業”,這種矛盾是企業和個人在勞動力供求層面博弈造成的。
延長職業壽命根本在于自己。看中多大收益,也要承擔多大風險。破除“人到中年就業難”之困,相關部門應著眼大多數,研究更多人性化措施,包括取消將年齡作為錄用的“剛性”門檻等,讓各個年齡段的勞動者,都有發揮的舞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