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時間,三星Display上線了網站“OLED ERA”,用于OLED顯示技術和規格介紹,在手機、筆記本等多種設備上的應用介紹,以及展示旗下最新具有量子點、可折疊、可卷曲等特性的OLED技術。
我們知道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稱,三星與LG這兩個韓國顯示面板巨頭正在逐步退出LCD面板生產,將海外生產線向其他顯示面板生產企業轉讓,自身則加大投資力度,轉向OLED等新一代顯示面板的研發生產。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這又是一次以效益為主導的再分工。不可否認的是,三星與LG憑借著核心技術與關鍵決策,已經分別在手機與電視的OLED顯示面板領域占得先機。
尤其是LG已經成為全球OLED電視最主要的面板供應商,自家的C1系列產品也成為2021年最受好評的OLED電視之一。
不過從三星Display的近期動態來看,它顯然不想將自己局限在為移動設備提供的小尺寸OLED與一部分高端液晶領域,而是決定重返中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并推出了獨有的“QD-OLED”技術。
一和“QD”這兩個字母沾上邊,我們就知道三星又要拿“Quantum Dot”也就是量子點來做文章。
三星開發的量子點技術在過去是一種背光增強技術,應用于液晶顯示中,它以一種涂層的形式作用于液晶背光,提供相對熒光粉更強的激發顯色能力,從而增強電視色域、可視角等性能。
但對于OLED,我們多次提到過它作為自發光陣營,原理與液晶背光-激發-濾色的技術路線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量子點在OLED中扮演的角色也與在液晶中不同。
經過對三星顯示量子點技術的了解,筆者發現量子點在OLED中的應用思路在這里拐了一個有趣的彎。
一般來說,OLED依靠不同配方的有機發光材料實現RGB三種基礎色彩的顯色,不過也由于不同的有機材料具有參差不齊的使用壽命,由此帶來了燒屏等固有缺陷。
QD-OLED的有趣之處在于三星注意到:內部結構不同和尺寸不同的量子點,可以在每個對比度水平上分別組成多種十分精確的色彩。
因此它本身能夠起到類似液晶分子的顯色效果,將其與藍光純色自發光層搭配,就能帶來圖像顯示能力,同時規避傳統OLED不同有機材料的壽命問題。
本質上看,三星Display的QD-OLED相當于使用量子點作為類似液晶的“濾光層”,使用藍色純色OLED作為“背光層”,看起來似乎顛覆了“OLED沒有背光”這個規律,而是采用更近似LCD的結構原理。
但筆者認為這兩者仍存在不小區別。首先LCD中的TFT(薄膜晶體管)層控制的是液晶層的偏轉,并以此影響亮度與顯色。
而QD-OLED中的TFT層依然控制著作為“背光”的藍光OLED,維持了單像素控光能力,OLED的高對比度、低響應延遲等特性被保留下來。
其次,與層層過濾帶來亮度損失的液晶層不同,量子點的功能本質不是濾色,而是具有激發顯色特性,搭配高能量的藍光能夠擁有良好的亮度表現和廣泛的色彩表達范圍。
同時,即使有“背光層”和“顯色層”,QD-OLED仍然有著相對LCD更少的層數,能夠做到與一般OLED面板無二的輕薄。
最后重要的一點是,QD-OLED之所以搭配的是OLED,只是因為當前在自發光領域只有OLED相對成熟和普及,未來量子點技術同樣可以搭配Micro LED等其他支持單像素控光的自發光技術使用,帶來更好的顯示效果。
三星Display預計,QD-OLED技術能夠達到80%Rec.2020(也稱BT.2020)的色域水平,這一標準為超高清電視與HDR內容制定,目前還鮮有設備能夠達到其80%的覆蓋。
未來,三星Display將生產55英寸與65英寸的QD-OLED面板用于智能電視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也將有用于顯示器的34英寸面板。筆者認為這是我們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可以期待的一項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