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持續發力,體育被納入中考進程不斷加快,部分學校體育教師也出現了緊缺。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一些學校甚至面臨著2600個孩子只能配備2名體育老師的現實。除了學校,培訓機構的專業體育老師也存在不小的缺口。
招人難,使得專業體育人才的薪資水漲船高。據首都體育學院畢業的陳楚霖透露,他目前在一家俱樂部做羽毛球教練,一天工作6個時,一個月都拿到2-3萬的工資。同樣專業畢業的,還有人能賺到更高,年薪能達60萬左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雙減”、“三孩”、“體教融合”、“中考體育改革”等諸多政策紅利的加持下,體育培訓市場的未來不可限量,行業增速更是會遠超預期。近期,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GDP即將公布,屆時可以管窺一番2020年體教融合政策出臺后對于體育培訓行業的具體推動價值。
而想要真正了解到2021年雙減政策對體育培訓行業的具體推動效果,恐怕還要等到2022年年底出爐的2021年體育產業統計才能一窺全貌。
面對現存缺口,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建議,“學校應該考慮增加一些體育老師的編制,或者增加一些兼職老師的崗位。”
整體而言,體育培訓行業絕非單純的青少年和培訓機構買賣關系,而是一個非常復雜多元化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問題。目前體育培訓行業的諸多亂象在傳統學科類教培行業中早已存在,體育培訓行業需要從今年遭遇滅頂之災的傳統教培行業中吸取教訓,抵制應試思維和販賣焦慮等陋習,及早加強行業自律并完善外部監管機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