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在國內民間口碑中,此前一直是皮實、耐用、省心的代名詞,不過自從經歷“神鋼造假”、“汽油泵集體缺陷”、以及“高田氣囊”等事件之后,日系車在國內的“神話”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同時,因為頻頻為造假“鞠躬致歉”,也讓一些日系品牌,得到了“躬匠精神”的別稱。
日前,據報道,日立制作所旗下生產汽車零部件的子公司“日立安斯泰莫”22日發布消息稱,存在不實施檢查或篡改數據等違規行為。
涉及山梨工廠生產的剎車零部件約5.7萬起、福島工廠的懸架零部件約1000萬個。違規行為從2000年前后起至今年10月,持續了約20年。
日立集團接連曝出檢查違規,在日立金屬、日立化成(現昭和電工材料)也發現了違規。代表日本的電子電器制造商信賴問題或受到考驗。
而這些產品流向了汽車、摩托車等16家廠商,包括豐田汽車、日產汽車、本田、鈴木、馬自達、斯巴魯、大發工業等。
不過,“日立安斯泰莫”首席執行官(CEO)柯睿思稱:“估計原因是員工對檢查的重要性認識度不夠、監督系統不完備。”
但目前,使用這些產品的客戶,還沒有收到出現問題的報告,因此豐田、本田、鈴木等車企表示,不會進行召回。
此外,“日立安斯泰莫”已設置了由公司外部律師構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據稱,明年中期將得出調查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