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市公司股價波動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環境及公司業績等多方面影響。
但是,在沒有重大負面、沒有業績披露、市場預期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寧德時代在一周之內蒸發了1700億市值。
12月24日,寧德時代盤中一度跌超8%,收盤時單日跌幅為7.28%,股價跌至576.8元。早前的周一,寧德時代股價下跌超6%。
龍頭股大跌的影響致使鋰電池概念股整體受挫,當日比亞迪跌3.82%,億緯鋰能跌5.81%,贛鋒鋰業跌5.41%,帶動電池ETF(159755)跌5.21%,碳中和龍頭ETF(512580)跌3.21%。
寧德時代暴跌的事情,在昨天盤后引發熱議。多數市場觀點認為,寧德時代的暴跌與一篇名為《寧德時代:萬億電池帝國的裂縫》有關。
這篇文章中提到小鵬汽車、廣汽等車企“逃離”寧德時代,尋找其他供應商;寧德時代在供應鏈中話語權過重影響車企業務;寧德時代在新技術研發上懈怠等客觀事實及觀點。
二級市場分析機構善于在股價暴跌后尋找原因。但筆者認為,從結果去推導原因,是馬后炮。此外,將一家萬億市值的龍頭公司股價暴跌簡單歸因至一篇媒體文章,過于草率。
我們更應關注,前述的消息,是否會對寧德時代下一階段的業績及股價產生影響。
先說結論,影響不大。
基本盤沒變
部分看衰寧德時代的觀點來自于對制造業的思維慣性。在傳統制造業中,一個公司占有超過30%份額的情況被認為是“不健康”且不“可持續”的。
但這個思路不適用于處于爆發初期的動力電池行業。動力電池產業是高技術壁壘高資金門檻的產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先發者利用資金、技術及成本優勢可以持續獲得行業爆發帶來的獎勵。
后進者想要超越,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且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
基于這樣的判斷,筆者認為小鵬汽車尋找新供應商對寧德時代的基本盤不會造成巨大影響。
在昨天晚上,小鵬已經給出回應:“車輛生產的零部件供應鏈需要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保供保產,更加準確地預測交付周期”,間接承認了切換供應商的消息。
這一消息,為二級市場上一直存在的車企“逃離”寧德時代的趨勢提供了切實的證據。但小鵬切換供應商,會對寧德時代的業績造成劇烈影響嗎?不會。
寧德時代“壓迫”車企或許是促使小鵬切換供應商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小鵬的電池供應出問題。
此前的12月8日,小鵬汽車曾表示行業面臨磷酸鐵鋰電池供應極度緊張,給小鵬P7的交付帶來不確定性。小鵬汽車與寧德時代存在的供應鏈矛盾,在半年前就曾出現。彼時,曾有小鵬汽車的內部員工對虎嗅表示“寧德時代經常發郵件威脅我們說沒電池了”。
在這之前,小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只有寧德時代一家。這意味著寧德時代供給小鵬的磷酸鐵鋰產線緊張。目前,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作方式都是車企“包生產線”,車企需要買斷生產線才能獲得穩定的電池供應。
在電池滿產滿銷(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超過90%,剩下的多為落后產能)的當下,寧德時代所有的電池產能都已分配完畢。如果小鵬需要購買更多電池,幾乎只有尋找新供應商一條路。
在這樣的前提下,小鵬尋找新的供應商,對寧德時代現有電池訂單的交付并未造成影響,不會導致寧德時代的業績下滑。
此外,寧德時代掌握最大的電池產能,在規模化效應下,寧德時代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生產電池。而市場傳言小鵬將要合作的中航鋰電,在這方面不存在優勢。這多出來的電池成本,需要小鵬和中航鋰電共同承擔。
在與其他電池廠商競爭時,寧德時代的成本優勢沒有動搖。只要寧德時代有序擴張產能,其成本優勢會持續釋放。而在擴張產能需要的資金上,寧德時代也有優勢。
此處還涉及電池良品率、是否會自燃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對電池廠的業績造成影響。
寧德時代最大的對手LG化學,因為在北美市場發生多起自燃事件,導致裝機量大幅下滑。在10月的裝機量數據中,LG化學2021年累計全球市占率已跌至16%,而其去年的市占率為24%。
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沒有先發優勢的中航鋰電在這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技術研發不是童話
除了小鵬汽車切換供應商外,在二級市場引起關注的另一個看衰寧德時代的觀點即是技術研發。
此處需要糾正一個觀點,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領先全球一直靠的就不是技術,而是政策和規模化生產。在業內期待的固態電池技術上,日本的豐田汽車持有最多的核心技術專利,在研發進度上,日韓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而固態電池的研發,一直是一個研發進度到達99%但幾十年都沒達到100%的事情。在固態電池達到商業化條件之前,動力電池企業的競爭依然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在這個階段,寧德時代依舊存在優勢。
此外,前述文章中提到寧德時代不愿意配合車企進行新電池技術研發一事,對寧德時代而言不是壞事。
車企要求寧德時代去配合研發工作的前提是,車企為寧德時代帶來的效益可以覆蓋研發成本,且車企提出的電池技術路線是正確的。這個事情,沒有車企可以100%保證寧德時代穩賺不賠。
在技術路線上,如蔚來提出的150度固液混合電池,在商業化和技術指標上是否較現有的三元鋰電池更出色還要打個問號。“按蔚來的合作伙伴衛藍現有的技術路線,該固液混合電池在循環壽命上是無法與三元鋰電池,只有不到一千次,僅僅達到國標”,一位固態電池企業人士曾對虎嗅表示。
在新電池技術路線上,寧德時代在今年拿出了鈉離子電池,LG化學拿出了摻鋁的四元鋰電池。除了這兩項技術外,動力電池領域在今年并未有新的技術突破。寧德時代至少在研發沒有掉出第一梯隊。
我們不排除天降猛男一朝研發出固態電池的可能。但我們要考慮概率,資金及三元鋰電池技術存在優勢的寧德時代,有更大概率在下一代電池的研發上領先。
制造業沒有神話,也不會有鬼故事。請相信過程,相信科學。
前述的車企“逃離”及技術研發在短期內不會對寧德時代業績造成實質性影響。短期內真正會影響寧德時代業績的仍是歐洲市場的競爭以及鋰電原材料的價格。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上漲,影響的是整個動力電池產業,而非寧德時代一家。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依然有更大的勝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