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僅次于南極冰蓋的世界的第二大冰蓋,正在發生著大變化。
據媒體報道,來自世界氣象組織年度氣候狀況報告顯示,格陵蘭冰蓋已經連續25年在融化季節失去的質量大于冬季獲得的質量。
報道中指出,該報告采用了丹麥北極監測服務“極地門戶”( Polar Portal)網站提供的數據。數據顯示,從“總物質平衡”來看,在截至2021年8月的12個月期間,格林蘭島冰蓋損失了約1660億噸。
這意味著格林蘭冰蓋在這一季結束時的凈表面物質為大約3960億噸,使其成為41年時間序列中第28低的記錄水平,連續25年縮小。
報告還指出,去年初夏格陵蘭島寒冷潮濕,6月份降雪異常之多且較晚,推遲了融化季節的開始。然而,7月底的一場熱浪導致了冰的大量流失。而導致初夏寒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國西北部的天氣狀況。
據相關報道顯示,今年7月份,格陵蘭島北部近日氣溫達到20多攝氏度,比往年夏季平均氣溫高出10多攝氏度。北部的Nerlerit Inaat機場更是監測到23.4攝氏度的高溫,這也是該地區自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受此次熱浪影響,格陵蘭冰蓋也正在經歷“大規模融化事件”。覆蓋在北部地區的冰蓋正在以每天約80億噸的速度融化,幾乎是往年夏季平均融化速度的2倍。
據了解,地球上現存的大陸冰蓋有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這兩大冰蓋約占全球冰川總面積的97%,總冰量的99%。其中南極冰蓋約占世界冰川總量的85.7%,格陵蘭冰蓋約占10.9%。
格陵蘭冰蓋的規模僅次于南極洲,但卻更加脆弱。比起南極洲冰蓋,它距離寒冷的極地要遠得多,冰蓋最南端位于北緯60度以南,幾乎與蘇格蘭東北部設德蘭群島處于同一緯度。
有研究顯示,如果氣溫上升2-7°C時,格陵蘭的整個冰層都將從世界地圖上消失,冰蓋消亡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進而對世界上其他地區造成嚴重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