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朋友去醫院看病。
他的妻子45歲,近半年月經量明顯增大,肚子看著也比以前大了,有時候一笑還會漏尿。但因為工作忙,好幾年沒做體檢了,有些擔憂……
醫生的建議是先做個婦科超聲檢查。
結果發現子宮上密密麻麻長了很多瘤子,病理證實是子宮肌瘤。后來經過長達數小時的手術,取出了40多顆肌瘤。
你可能會想,這看似“不痛不癢”,怎么就得了子宮肌瘤?
其實,30歲以上的女性,有25%可能已經患有子宮肌瘤了,只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癥狀,或者沒有規律體檢而沒被發現。
子宮肌瘤發病率高,卻容易被忽視,需要女性朋友們重視起來。就帶大家全面認識一下這種疾病。
什么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長在子宮上的一種良性腫瘤,主要成分是增生的子宮平滑肌組織,也含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
雖然有個“瘤”字,但子宮肌瘤不屬于惡性,而且相當常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育齡期女性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子宮肌瘤,而通過尸體解剖統計出的子宮肌瘤發病率高達50%,這其中需要治療的只是一小部分。
子宮肌瘤偏愛哪些女性?
子宮肌瘤的病因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有子宮肌瘤,則患病風險增加。體內某些酶含量異常、細胞凋亡等,均與子宮肌瘤相關。子宮肌瘤與某些遺傳性疾病具有相關性,約有一半患者存在染色體結構的異常,這些染色體結構異常可以遺傳給子代。
- 激素
子宮肌瘤是雌激素依賴性腫瘤,自身分泌過多或是從外界攝取過多雌激素容易發生子宮肌瘤,并且刺激肌瘤增長迅速。
比如妊娠期體內激素水平較高,若孕前患有子宮肌瘤,孕期肌瘤體積往往會明顯增大,分娩后方可縮小至孕前大小。絕經后體內雌孕激素水平較低,大部分肌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縮小。另外,外源性雌激素的過度補充、長期口服成分不明的保健品也有可能促進子宮肌瘤生長。
- 細胞突變
子宮肌瘤是由單克隆子宮肌細胞增殖形成,每個肌瘤的不同細胞均起源于同一母細胞,這表示肌瘤是細胞突變后形成的。
所以,子宮肌瘤更容易偏愛這些女性:初潮年齡小、年齡大于40歲、晚育未育、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雌激素補充治療者、有子宮肌瘤家族史等。
子宮肌瘤有哪些癥狀?
大多數人的子宮肌瘤,因其較小,并無明顯癥狀。隨著肌瘤逐漸增大,可能出現月經量改變、壓迫癥狀等,常見癥狀如下:
- 出血
子宮是一個空腔臟器,肌瘤可位于子宮的肌壁間、向內凸或是向外凸,若其體積較大,使整個子宮體積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受肌瘤壓迫可以出現月經量增多、淋漓出血、經期延長等,更有甚者會出現嚴重貧血甚至暈厥。
- 壓迫癥狀/腹部包塊
子宮處在盆腔的最底端,前方是膀胱、后方是直腸,若肌瘤過大壓迫前后臟器可能出現尿頻、夜尿增多、便秘等。子宮過度增大,平臥時可在下腹部捫及包塊,質硬如球。
- 下腹部墜痛、分泌物增多
不少患者自覺有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等不適,非經期分泌物增多。
- 不孕
育齡期女性的子宮肌瘤若遮擋了輸卵管開口、肌瘤壓迫子宮內膜影響胚胎著床,還有可能造成不孕。
孕期若有子宮肌瘤,易發生紅色變性,常見癥狀為腹痛、發熱等,有可能造成流產。
若是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以上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通過婦科檢查、婦科超聲等來確定是否是子宮肌瘤引起的。
如何預防?
首先,避免高雌激素的食物以及藥物的攝入,不吃一些來源不明、成分不明的保健品,非必要不使用外源性雌激素。
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情,均衡膳食、規律作息,保持正常體重,適齡生育,若有多囊卵巢等代謝疾病積極治療。
再次,一定要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早解決,對于醫生來說,剔除40多顆肌瘤手術難度大、時間長、風險高、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大。
子宮肌瘤大多數生長緩慢,惡變率不足1%,不影響日常生活更不會威脅到生命,定期隨訪就可以了。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或是子宮肌瘤增大過快,一定要及時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