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當過總統,得過諾貝爾獎的人“被死亡”了,而且還有一大批人相信,這樣的事情看似很荒唐,但是確實發生過。
2010年的時候,一位自稱是“超自然現象顧問”的奇女子——菲奧娜·布魯姆 (Fiona Broome)發表了一篇關于南非領袖人物曼德拉已死的文章,她聲稱自己清楚地記得曼德拉在監禁期間就去世了,而且還說曼德拉的遺孀為此還做了演講。
如果說菲奧娜只是為了博眼球寫這篇文章的,那么沒啥稀奇的,畢竟人家就是做這個的!
可這篇文章卻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許多人都認為曼德拉在20世紀80年的時候就去世了,有些人說自己在電視上看過,有些人說自己老師講過,有些人甚至說有一場聲勢浩大的送行。
很明顯曼德拉并沒有在監獄里去世,它在出獄之后還當了5年南非總統,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直到2013年才去世。
菲奧娜把這種現象稱作曼德拉效應,并聲稱這是因為在一個平行宇宙中曼德拉確實是去世了,而我們出于某種原因穿插了這些曼德拉去世的記憶。
曼德拉效應的幾個例子
曼德拉效應非常有趣,因為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的事情!
你覺得皮卡丘的尾巴應該是什么樣的:
很多人可能認為皮卡丘的尾巴可能是有一個黑色部分,但實際上它沒有!
你認為米老鼠穿的是吊帶褲,還是一條紅短褲,以及它是否有尾巴呢:
很多人都會認為米老鼠沒有尾巴,穿的是吊帶褲,可實際上米老鼠有尾巴,而且只穿紅短褲。
你唱的《愛我中華》是56個民族,還是56個星座:
這個我個人一直唱的都是56個民族,但實際上它是56個星座。
還有這個沉思者雕像,你覺得它的手要怎么放:
很多人認為是放在額頭的地方,但實際上它是放在下巴。
曼德拉效應的科學解釋
當然,“曼德拉效應”只是網絡用語,沒有一個學科會認為這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一種解釋認為這是一種“虛構癥”,就拿菲奧娜來說,她可能不是為了博眼球才寫曼德拉去世的文章,她可能確實有這樣一個模糊的記憶。
至于為什么這些明明沒有發生的事,卻偏偏會出現在腦子里呢?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復雜的大腦中!
如果現在讓你仔細回憶一件事情的全部經過,你可能很難完全地給它描述出來。
因為我們的大腦存儲記憶的方式不像電腦硬盤儲存信息那么直觀,我們的記憶非常碎片化。這可能和我們節約存儲空間,或者節約能量有關系,但總之我們的記憶并不是完整的。
其中那些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記得更清楚,而那些我們認為不太重要的就會被我們忽略掉。
正因為我們忽略掉的事件經過的許多部分,所以當我們需要重新提取記憶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很難描述事件的全部。
這個時候我們牛叉的大腦會根據經驗來“腦補”事情的經過,我們大腦很喜歡根據經驗做事情,可別小看這個技能(憑經驗做事),這是人類進化的重大突破之一,因為這樣可以加快大腦的運行速度,讓我們快速做出反應,其實我們平時看到的許多視錯覺也是大腦自作主張造成的(你想象一下一只獅子向你撲來的時候,你如果停下來思考一秒鐘會怎么樣,就知道大腦根據經驗做事情有多有用了)。
我們回到曼德拉效應的例子中,比如皮卡丘的例子,你會發現我們記錯的方向就是它耳朵上也有兩個黑色部分,這個在我們大腦中形成一個“經驗”。
然后,無論米老鼠,還是沉思者,你都會發現“經驗”在這些錯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愛我中華》這首歌我在網上看了下,它可能確實有一個版本是56個民族,好像是出版錯誤。
那么,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曼德拉效應只是我們個體主觀的錯誤,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出現和我們犯一樣的錯誤呢?
這還是我們的大腦問題,我們的大腦不僅會瞎編,而且還很容易被誤導。
如果一個人的記憶缺失了,那么它很容易被誤導,大腦非常偷懶,它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別人提供的東西是否有效。
你會發現,所有的曼德拉效應都是非常接近現實的,因為只有更接近現實的東西,才更容易被大腦接受。
我個人認為關于“曼德拉效應”的這種解釋是非常合理的,可現在許多人卻都認為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了。
那么為什么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
其實原因很簡單,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些經過修改的圖片,或者粗心的編輯一不小心就會弄錯新聞標題,當然也可能是別有用心的人故意誤導。
這導致了一些錯誤的信息隨意傳播,加上“雄辯勝于事實”的網友也很多!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我們的大腦非常容易被誤導,所以就出現了各種曼德拉效應。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卓依婷被死亡的事件,許多人都聽說過卓依婷已經去世了,但其實人家活得好好的。
這可能就是一些具有誤導性的新聞標題導致的。
最后
曼德拉效應的出現不需要別人篡改我們的記憶,也不用多元宇宙那么麻煩,我們只是被我們自己的大腦誤導了而已!
如果米老鼠紅色短褲沒有拉得那么上去,如果沒有人故意弄出一張米老鼠穿的是紅色吊帶褲,估計沒人會相信這也能成為一個經典的曼德拉效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