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談起今年手機行業的發展,“全面屏”絕對是一個所有人都繞不開的詞。從去年10月雷軍首次提出這個概念到現在,僅用一年時間,全面屏已經從高端旗艦飛速普及到了千元手機上,讓人不得不感嘆這陣全面屏風潮來得實在太快。
全面屏逐漸為用戶熟知
對于全面屏的興起,百度搜索指數趨勢給出了最直觀的描繪:“全面屏”的搜索指數首次波峰出現在2016年10月末,彼時小米MIX概念手機發布,全面屏的這個詞語被提出。
此后接近5個月的時間,全面屏的搜索指數一直處于“沉寂期”。直到3月末國行三星S8正式發布,全面屏的影響開始逐漸提升。
今年9月份,三星Note 8、小米MIX 2、vivo X20以及iPhone X的輪番上場將全面屏的搜索指數推向了最高潮。在這之后,OPPO、努比亞、金立、甚至是紅米全面屏手機紛紛登場,全面屏的熱度也開始居高不下。
全面屏手機銷量上,知名數據調研機構GFK在已經發布的2017年Q3報告中預測,到2017年第四季度結束,中國手機市場全面屏手機的銷量份額將會突破21%。
可以看出,一年的時間里,如今全面屏的普及程度以及市場對于全面屏的認可度,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各不相同的“全面屏”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全面屏指的是正面全部為屏幕,屏占比接近100%的手機,不過,由于技術上的限制,目前還沒有手機產品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
而且,現下手機廠商們對于全面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全面屏手機大概可以分為四類:華為/vivo/OPPO/金立/一加等廠商的上下窄邊設計全面屏、三星Note 8為代表的全視曲面屏、小米MIX 2為代表的無額頭設計以及iPhone X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
上下窄邊全面屏
相較之下,因為對于手機內部元器件排布影響最小,上下窄邊+18:9比例全面屏設計最容易實現,因此選擇此設計方案的廠商也更多。
而且,與傳統屏幕類似的設計也讓它對于屏幕的材質沒有特殊要求,無論是傳統LCD屏幕,還是OLED屏幕都能進行此類全面屏設計。而且如果采用LCD類顯示屏,手機成本更容易控制,更容易向低價位普及。
全視曲面屏
三星S8/Note 8的全視曲面屏在整體設計上雖然與前者相同,不過因為在全面屏的基礎上做了曲面設計,所以手機屏幕就限制在了OLED材質上面,原料價格也要更高,加上目前OLED的供貨限制,現在只有三星的產品采用了此類設計。
無額頭設計
作為全面屏概念的提出者,小米在全面屏方面要比上面這些廠商更為激進——除了采用窄下巴之外,還直接砍掉額頭。以此來讓手機屏幕視覺效果上更加接近真正的“全面屏”。
而這種不對稱設計同樣存在它的缺點,除了美感之外,小米還不得不在視覺效果和實用之間進行取舍:比如傳統聽筒還是懸臂梁式壓電陶瓷,以及未來如何解決攝像頭的問題。
異形全面屏
相比安卓陣營的各種解決方案,姍姍來遲的iPhone X所采用的異形全面屏顯然更加接近全面屏的概念。
全面屏所帶來的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屏不僅讓手機在視覺效果上的更進一步,對于手機硬件、交互方式甚至一些其他行業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生物識別技術
自2013年開始普及到現在,指紋識別已經成為了手機上的一項標配。在全面屏的驅動之下,手機廠商不得不對指紋識別進行重新的思索。
現下關于生物識別技術的主流聲音集中在面容識別和屏內指紋上面。其中,橫空出世的面容識別已經在iPhone X上被應用,據傳,小米和OPPO也在發力面容識別,希望以此來去帶指紋識別。
其他手機廠商則都在發力屏內指紋技術。本月,Synaptics宣布其光學屏下指紋技術已經開始量產,明年1月的CES上vivo采用該技術的手機將會正式亮相。有消息稱,除了vivo之外,華為、三星、金立等廠商都在發力屏下指紋技術。
人機交互方式
另一方面,干掉實體指紋按鍵之后,原有的手機操作邏輯也不再適配全面屏,所以手機廠商不得不為全面屏設備提供全新的交互方式。
以iPhone X為例,蘋果用手勢操作取代了之前Home鍵所承載的功能,例如上滑返回、上滑懸停多任務,上滑懸停長按清理后臺和左右滑動快速切換應用等等。
安卓廠商對于取消實體按鍵的處理方式最開始為采用屏內虛擬鍵的形式,不過屏內虛擬按鍵同樣會影響屏幕的實際顯示面積,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vivo、OPPO、一加、小米)都開始換用手勢操作來實現按鍵功能。
全面屏時代,手勢操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明年全面屏會變成什么樣?
那么明年,全面屏除了進一步普及之外,還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呢?
不少國產手機廠商都已經表達了對異形全面屏的興趣,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還曾在群訪中表示,異形全面屏將會是流行趨勢。
今年10月末,京東方在位于成都的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向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努比亞等十余家客戶交付了AMOLED柔性顯示屏,并且展出了類似iPhone X的異形屏。
這說明供應鏈方面對于AOMLED柔性屏的投入變得越來越大,AMOLED屏幕、甚至是異形屏的供應情況在明年可能也會得以改善。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可能會有更多采用異形屏的手機出現在市場上。
全面屏既是契機也是挑戰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已經開始興起的“全面屏”既是一個不錯的契機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全面屏可以說是近年來手機形態最大的一次改變,即使如今手機市場的整體格局已經趨于穩定,不過抓住全面屏的契機仍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另一方面,屏下指紋、面容識別、基于全面屏的手機ID設計,這也是對于手機廠商綜合素質的大挑戰。現在,全面屏大戰已經拉開帷幕,結果如何,讓我們明年見分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