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乾陵博物館文物長毛 專家:現象少見、不建議修復

科技評論212閱讀模式

6月15日,有微博網友發布了一張陜西乾陵博物館文圖照片,并表示“在乾陵博物館看到這兩件文物長毛了,是咋回事……保存溫濕度不到位嗎?”。

圖片顯示,一件類似于陶制人像的文物四周長滿了小絨毛,在光線的照射下仿若一只“金絲猴”,此事引發了網友熱議。

乾陵博物館副館長陳女士回應稱:是有這么個情況,是6月12日發現的,現在已經做了處理。

陳館長表示,因為此前該文物遇到天氣、溫度變化原因,出現鹽析,呈現出網友拍攝下來的類似于文物長毛的情況,文物已經撤展下來了,現在文物已經在文物修復室里,已經做了處理、養護。我們聯系了相關文物專家,將對文物進行近一步檢查。

對此,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副研究員、微博大V“文物醫院”發文表示:“起初以為是霉菌,后來點開大圖分析,感覺更像是鹽類礦物結晶。”

他分析稱,“文物長毛”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墓葬里已經形成,就無需修復;另一種是博物館保存前沒有進行脫鹽造成析出,可以去除,不過這種現象很少見,“不建議修復,可以做標本”。

另外,據乾陵博物館陳館長介紹,有些陶制文物做過脫鹽處理,就不會因為溫、濕度變化出現鹽析,而有些陶制文物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做脫鹽處理,就會在一定環境下出現鹽析。

陜西乾陵博物館文物長毛 專家:現象少見、不建議修復

 
  • 本文由 米粒 發表于 2021年6月16日11:30:2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3190.html
科技

毒性堪比眼鏡蛇 亂摸水母會出人命!

抖音之前很流行的“水母手勢舞”你會嗎?張開手掌再捏住手指向后拉,收回手指,張開手指,你就可以得到一只簡略版的水母~ 然而不是所有的水母都這般可愛無害,比如今天的主角&mdash...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