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是一項大有前途的技術,問題的難度在于超導的條件非常苛刻,要么超低溫,接近絕對零度那種,還有就是超高壓。日前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實現了室溫15度下的超導,只不過壓力高達267萬兆帕。
超導現象在1911年被發現,當時是在接近絕對零度-273度時才出現的,這個溫度沒有實用意義,100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常溫超導,這就是凝聚態物理上的“圣杯”,誰能搞定這個成就,不僅諾獎拿到手軟,對社會發展也會有革命性的意義。
10月14日的《自然》雜志上刊登了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Ranga Dias及其團隊通過高壓的方法實現了常溫超導。
據報道,這個團隊將氫、碳和硫元素,在一個金剛石壓腔中(用于在極高壓下極微量材料的實驗裝置)通過光化學合成簡單的碳質硫氫化物,將可以實現零電阻的溫度提高到了15攝氏度。
15度的溫度創造了常溫超導的紀錄,這個溫度在日常中都是可以控制的,這是人類第一次做到這個程度。
不過這次實驗的溫度沒問題了,新的問題來了,15度常溫超導需要267GP的壓力,這是什么概念?大氣壓不過是0.1MP,算下來這個壓力是大氣壓的267萬倍,這么高的壓力相當于地球中心的壓力。
總之,這次的常溫超導實驗很有突破性,15度的溫度讓人看到了希望,然而距離預期中的常溫超導還有很遠的距離,這么大的壓力也不具備實用性,解決一個難題又帶來另一個難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