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登陸新浪微博,發現了一個不小的變化,個人頁面每條微博下多了一個“推廣”標簽,其中有一個選項叫“粉絲頭條”
上圖最直觀
內容大致如下:我可以將我的這條微博置頂到粉絲的頁面,時間為24小時,過后還可以重新申請,根據我的粉絲數執行這一操作我需花費9.9元(不好意思我只有600多一點粉絲)
OK,有意思了,一般用戶我想沒人會刻意把自己的微博推到粉絲的頁面頂端的,除非是那種炫存在感的人,所以,這個功能將會是主要面向營銷大號的。
那么新浪的意圖是什么呢?我斗膽猜想一下:
1.強制與大號分成
以前微博營銷的收益都被營銷大號拿走了,新浪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在自己身上賺錢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但微博的到達率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瀑布流的廣告被錯過的幾率很大,這樣微博營銷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而粉絲頭條的推出,微博直接到達用戶主頁頂端,推廣的效果立竿見影,這樣原本微博大號獨享的收益不得不通過花費置頂費與新浪變現分成。我600粉絲是9.9元/24小時,那么數百萬的大號價格一定相當可觀。
2.可能會推出的競價排行
可是,如果兩個微博賬號有一部分粉絲是重合的,那么該怎么置頂呢?我想會不會有競價排行的機制出現, 按照價格高低依次向下排。那么我大膽預言一下,以后所有用戶的首頁前幾欄基本會被廣告覆蓋,這樣微博就完全向百度靠攏了,右側底側首頁全是廣告。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因為由于粉絲與大號網狀結構的特性,這一機制成行還有困難,但只要算法允許,我想總能找到解決之道。
3.強推增值服務
當然,你也可以改變這種廣告漫天飛的情況---買會員。所以我想新浪的邏輯就是:要么接受廣告,要么買我會員。你看,這和優酷、奇藝等視頻網站何其相似。所以,如果是一個微博控,但又不能忍受廣告,那么你就得享受增值服務了,我的經驗是,一旦花了錢,就不能自止了。
4.微博淘寶版的有名無實
前段時間新浪聯合阿里推出微博淘寶版,但其實微博淘寶版目前更像是一個大號的粉絲分析工具,不管對買家還是賣家意義都不想說的那么大。所以新浪繼續開始挖掘自身用戶數據后的商業價值,雖然這些顯示廣告簡單粗暴,似乎不那么精準,不那么大數據精神,但所謂基于大數據的推薦廣告到目前并沒有正式多么有效。
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同樣存在,那就是對用戶體驗的損害。不過,我覺得這其實不算一個問題。
原本的櫥窗廣告,瀑布流廣告等已經讓用戶不堪其擾,但用戶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接受的接受,不接受的忽略,這其實并不是用戶的一種妥協,而是微博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微博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社交網站,其實是一個媒體資訊網站,用戶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獲取信息。
什么樣的人會因為廣告而逃離微博呢,我想是那些找存在感的人,即通過這個平臺來顯示自我的存在或者尋找一種歸屬感,所以像豆瓣、網易lofter這種網站的廣告是會讓用戶逃離的,而微博則不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認為這個改動雖然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傷害,但不是致命的,用戶可以接受。
當然,我覺得新浪可以把這一切做的更加精細化和標準化,真如此,一方面我想新浪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標準化的微博廣告反而會不那么擾民了,我想這也是許良杰到來的目的吧。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