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人類曾掀起過一次“外星人熱”,許多影視作品都以外星人為主題。但在流行文化之外,真正嚴肅看待這一問題的專家學者卻寥寥無幾,外星人也并未成為學術(shù)界的主流話題。當時的普遍觀念認為,生命在宇宙中并非無處不在,地球也許只是少數(shù)幾個擁有生命的幸運兒而已。
而如今,主流觀念卻正好反了過來。隨著天體物理學的進步,如今我們了解到,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數(shù)十億顆地外行星,致使大部分科學界人士都得出了“宇宙中也許還存在其它生命”的結(jié)論。有些人不相信,反而被人視為異類。
雖然目前還沒太多宣傳外星人綁架事件,關(guān)于UFO的報道卻屢見報端。
如今學術(shù)界的爭論點已經(jīng)不是外星生命是否存在、而是以何種形式存在了。許多科學家猜測,最普遍的生命形式應該是微生物。
考慮到在地球上,微生物已經(jīng)誕生了35億年,人類卻還算是個“現(xiàn)代發(fā)明”,這種猜測其實不無道理,因此許多天體生物學家都在忙著分析地外行星的大氣層,試圖在其中找到類細菌生物存在的蛛絲馬跡。
不過有些人已經(jīng)更進一步、開始對外星智慧生命的形象高談闊論了?;艚鹬赋?,接觸外星人絕非明智之舉,就像電影《獨立日》里一樣,它們也許會入侵地球、大搞破壞和劫掠。
霍金警告道:“我們有朝一日或許會接收到其他行星發(fā)來的信號,但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回復。”
回到現(xiàn)實
關(guān)于外星人的討論著實有趣,但缺乏有用的見解。人類要想與外星人相會,必須讓兩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才行。
首先,生命的演化必須輕而易舉。
過去數(shù)十年來,科學界一直在研究生命“自然發(fā)生說”(即生命通過無生命物質(zhì)形成)的機制,但結(jié)果非常有限。
關(guān)于生命的起源,有幾套不同的理論,但都有不足之處??茖W家在實驗室中倒是用氣態(tài)前體物質(zhì)成功合成了幾次生物分子,比如氨基酸,但離在實驗室中重新造出生命還差了十萬八千里。這足以說明,生命的演化絕非易事。
但就算生命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便可輕松演化出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絕大多數(shù)地外行星都不適合生命存活。
新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恒星都無法通過光合作用支持植物生長。而對于生命演化而言,第一步便是對恒星能量的利用,如果沒有足夠的能量,生命根本就不會開始演化。
其次,星際航行必須切實可行。
在一些人看來,這比前一個條件更難實現(xiàn)。至少生命在地球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了一次,但至于星際航行是否可行,還沒有任何實例來佐證。
如果我們今天就跳上一架太空飛船、朝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進發(fā),也要足足6300年才能抵達目的地。
無論是認為人類、還是外星人有能力實現(xiàn)星際航行,都只是猜測而已。從物理學角度來說,以光速航行根本不可能,不過將速度提升到光速的幾分之幾倒是有可能的。
但就算能實現(xiàn)光速航行,恒星之間的距離依然遙不可及,到達最近的比鄰星也要四年多,銀河系的另一邊更是相距10萬年以上。
“技術(shù)上可行”并不意味著“有可能”
科幻愛好者們也許會說,我們未來說不定會研發(fā)出某種未知技術(shù),比如扭曲時空的能力、或者穿越蟲洞的能力等等。但這些也都只是猜測而已。
就算這兩種技術(shù)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實現(xiàn),我們也不知道它們是否真的可行。獨角獸和美人魚在理論上可以存在,但它們是否真的存在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么黑洞呢?說不定我們可以從一頭鉆出去,再從另一頭冒出來?為了省點口舌之爭,就算這話百分之百正確,我們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已知最近的黑洞距地球足有1500光年。
綜上所述,讓我們回到現(xiàn)實吧:智慧外星生物是否存在并不重要,因為我們永遠都找不到它們,它們也永遠找不到我們。從實際效果而言,我們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葉孤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