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挖角。有業內人士向本報透露,百度正在與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國內規模靠前的基金公司進行密切的溝通,希望它們為百度平臺定制排他性合作的基金產品,且這些基金產品要“有足夠的吸引力、高收益、低風險、流動性好”。而基金界人士也非常重視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正在探索符合百度需求的產品。
除了常規性產品,百度的海量搜索用戶,能夠使其掌握到足夠多的用戶樣本,定制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而早在今年一月份,百度就已經在大數據方面進行布局,年初,百度與中國平安正式簽署聯合發展計劃(Joint Business Plan)戰略合作協議,自2013年起,平安將與百度在數據研究等領域進行合作。
■探索的商機
歐美市場88%的網民在選擇金融產品的時候,會通過網上進行搜索和調研。消費者有線上搜索比價的意識,但是因為美國的金融產業鏈已經很成熟,用戶通過谷歌能搜索金融產品,市場基本被谷歌壟斷,并沒有給第三方垂直搜索網站機會。
谷歌在金融保險領域的搜索廣告營收,一直占據其營收的最大比例,2011年其379億美元的營收中,金融保險就達到了40億美元,高于零售、旅游等領域。“中國由于存在信用體制誠信不足的問題,目前大家一想到互聯網金融產品, 首先還是要去銀行咨詢,而市場利率化時代的到來,這將會讓用戶和銀行都會耗費太多的時間成本。”葉大清表示,利率市場化前提條件下,產品運營很重要的,百度的殺入,無疑會“教育”市場,大家都還在摸索,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
一名接近百度的人士向本報表示,百度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起步較慢,推出金融搜索基本上屬于流量變現的產品,團隊還沒有想好如何深入地去做,比如如何對接銀行,如何對接基金公司,都在探索中,“畢竟互聯網金融是存在很高的門檻,如監管的門檻、行業經驗的門檻、人才的門檻。”
谷歌則在行業中走的更遠一點,其內部創業項目谷歌錢包在2011年推出以來,美國運行商巨頭Sprint已經在支持谷歌錢包的服務。在資本層面,谷歌也一直在進行收購或投資的動作,2010年,谷歌收購了虛擬商品支付平臺Jambool;2013年5月,谷歌用其PE基金以1.25億美元收購P2P在線貸款公司Lending Club的少數股權;之后,谷歌風投(Google Ventures)又跟硅谷著名投資人Peter Thiel及Industry Ventures一同,向小額貸款平臺On Deck投資1700萬美元。
而正在探索中的百度, 才在今年7月10日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七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最晚一批拿到牌照的巨頭。至此,國內互聯網公司中,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網易、盛大六家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工具。據了解,剛剛榮升為副總裁的原百度投資戰略總經理湯和松也一直在接觸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團隊,或有投資動向。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2日12:28:2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03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