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可以進入銀行業的號角一吹響,阿里、騰訊、蘇寧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遞交申報材料,挺進金融業。
目前,騰訊申請民營銀行已獲得廣東省政府同意,材料已經上報至銀監會。9月12日,工商總局信息顯示,蘇寧銀行已經通過工商注冊核準。此前,坊間傳出,阿里正在申請網絡銀行牌照,雖然阿里金融CEO彭蕾否認了這一傳聞,但互聯網金融界還是相信阿里一直為牌照而努力,因為阿里金融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需要的便是牌照。
除了蘇寧、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大佬之外,不少互聯網金融的創業者也開始從線下商圈,以及小微商戶著眼,進行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比如,通過與線下百貨商場、大型超市合作,通過IT系統來切入信息流,進行有效的商品管理,也依此進行供應鏈金融的嘗試。對于小微商戶,開發一些代記賬、代繳稅的云服務,獲得小微企業的經營信息,依此貸款。
而銀行業也正在覺醒,依據自身的金融優勢,快速結合互聯網技術,形成自己的競爭力。9月16日,民生銀行與支付寶宣布合作,雙方將在直銷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數據挖掘、風險分析、IT服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還是互聯網帶來的優勢。針對供應鏈金融與小額貸款,可依據自身的平臺、技術、數據分析能力, 管理供應商、賣家的信息流,并依此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發放貸款,并進行有效的貸后管理。而對于互聯網保險、基金等理財業務,可以覆蓋廣大的“屌絲”,實現全民理財。目前,阿里、騰訊、京東、蘇寧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思路都逃脫不出這幾條路徑。
而對于互聯網銀行與傳統銀行的競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會對銀行造成顛覆性影響,銀行在“存貸匯”業務上優勢仍在。因為,目前,互聯網上的金融業務基本上單項的,無法創造出存款來,只是把別人的存款吸納過來。而銀行有存貸匯結合在一起的功能,同時,銀行本身也不斷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來改造自身的業務流程,完成自己所具有特色的業務。
“目前,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跑馬圈地的狀態,有3年的機會窗口期。”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說,在這3年中,互聯網企業,與金融企業將彼此學習對方優勢,并積累自身原有優勢。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競爭還是大佬們的游戲。這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機會只有3年的時間。
■首批名單明年3月出爐
“我覺得第一批,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第一批申請民營銀行牌照可能沒戲。”9月18日,一位金融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因為,騰訊、阿里的互聯網優勢明顯,
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目前,監管機構對民營銀行進行區域經營管理,這種方式并不適合騰訊、阿里。
國家工商總局網站信息顯示,蘇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已經獲得工商總局預核。而蘇寧銀行也作為試點,將有機會成為國內第一批民營銀行。一位接近蘇寧云商的人士告訴記者,工商注冊,是蘇寧申請民營銀行環節中的一部分。目前,除了申報材料中寫的一些方向性業務之外,具體的落地執行是“八字沒有一撇”。
目前,各地民間資本申辦民營銀行漸成燎原之勢。除了騰訊之外,廣東省還有廣州香江集團,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中的一家民企等遞交了材料。在江蘇,南京三胞集團和雨潤集團悄然籌辦民營銀行,申報材料已經遞交至銀監會;安徽的新安金融集團也在籌建民營銀行。對這些實體企業來說,申請的初衷是希望獲得金融杠桿,來反哺實業發展。
在9月14日舉辦的第7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上,吳曉靈表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對現有的互聯網企業發放銀行牌照。這對民營銀行業來說,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
有消息稱,民營銀行已經設立了相應的時間表。根據《試點民營銀行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下稱辦法),今年10月前,各地方征集民營銀行發起人,并完成相關協議的簽署, 敲定募股方案,工商注冊登記名的預核準工作也同步進行。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在溫州、北京和深圳等地選擇性地批推一到三家民營銀行,進行股東資格審核和驗資工作。明年3月前,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將會核準開業。
“目前,辦法報到了銀監會,接下來,還要上報國務院。政策批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執行落地。民營銀行的成立還需要時間。”一位互聯網金融人士告訴記者,從試點的地方來看,杭州并不在此列,這可能表明,阿里銀行的申報并不在第一批。
在經營范圍上,《辦法》規定,民營銀行應該以信貸業務為主,以服務“三農”和社區銀行的形式合法經營,且原則上不在行政轄區外設立分支機構。這意味著,民營銀行與國內城商行類似,剛開始會施行區域管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申請銀行牌照都需要接受屬地管理,但也可能有些銀行有機會拿到全國的牌照。”他舉例說,當初,民生銀行拿到的也是全國牌照。
■騰訊、蘇寧的金融底牌
對于騰訊銀行一事,騰訊公關部表示,無可奉告。雖然,目前,金融并沒有獨立出來,成為騰訊的一個業務部門。但是從未來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競爭來看,金融業務也將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競爭的一大馬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