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的天然劣勢:網頁加載中……
■響應速度慢 Web 的跨平臺和即時即用直戳 App 的痛點,可 Web 的致命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首先就是響應速度問題,這實在是個比較明顯的影響體驗甚至影響心情的問題。這點我想作為 Facebook 的 iOS 版本的早期用戶是最有發言權了吧,因為速度太慢,Facbook 5.0 放棄 HTML5 轉戰本地應用。不要過高估計用戶所處的網絡環境,這在美國這個全球網速排名前十的國家都是值得考慮的重大因素,想想國內的網絡環境,現在還未成型的 HTML5?還是洗洗睡了吧。
■功能的單一和交互性差 這是不太容易察覺的問題。強烈依賴于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的結果就是,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的獲取上,想想 web qq 吧,這基本上就是一種妥協式產品。在 HTML5 還未正式到來之前,這個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在移動端更是如此,想想,有多少人會在移動瀏覽器上聊天、購物、聽音樂呢?最多讀讀小說,看看新聞資訊罷了,可是應用體驗又被專業的閱讀應用甩出了好幾條大街!
特別說明的是,UC 能在瀏覽器市場能取得 3 億的活躍用戶,其中相當一部分用戶是從 Symbian 時代過渡過來的(比如我自己),加上中國互聯網行業馬太效應的盛行和奇葩的用戶習慣,取得今天的成就變不足為奇了。(不過還是要欽佩一下 UC 在印度市場的表現。)
用戶說:我們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小白了
不得不說,現在互聯網用戶經過長達十多年的互聯網培訓,已經達到非專業的產品體驗師的水平了,不要以為他們什么都不說就什么也不知道,例如 360 后臺修改默認瀏覽器一事,還有百度搜索結果右側不太醒目的百度推廣鏈接,當然他們的忍耐力也是極好極好的,他們對產品的粘度也是相當相當高的,在沒有極具創新和極具顛覆性的產品問世之前他們是不會轉投陣營的,參看 windows 和 360 的成功,這兩者在當年基本算是市場的顛覆性創新者,包括現在的 Android 和小米,這些產品都向大眾用戶傳達出了技術的創新所在,即使他們在當時并不是創新的正源,但在普通消費者看來,真正的技術創新者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通過誰能獲得更加酷炫、更加實惠的東西(果粉除外)。永遠不要小看沉默者,這些人往往是決定新舊勢力的決定性因素。
而到瀏覽器這里,打開瀏覽器然后輸入網址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雖然已成為一個習慣,但是如果不用瀏覽器依然可以擁有搜索、購物、讀新聞、看視頻無縫體驗呢?就像微軟負責 IE 事務的 Ryan Gavin 稱:大伙其實不怎么關心瀏覽器,他們僅僅關心在網絡上到底有什么?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6日11:46:4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65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