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即便是大企業,也難免爆雷。
據媒體報道,2月10日,曾經是廣州最大民企之一的雪松控股,總部樓下聚集了一大批維權的投資者,平均投資都在百萬級別。
雪松在2020年就被曝光42只信托產品風控全線裸奔,220億底層資產盡數虛無,借道假央企轉移百億巨資。
2021年4月至今,雪松的理財產品大面積逾期,構成事實違約,而其產品大都百萬起投,大多源于父母的養老錢、子女的教育基金、企業的經營周轉資金。
1月30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雪松向投資者發布致歉信,稱兌付無法完成,將在春節后進一步與投資人對話商議方案、取得共識,確保2月底前完成兌付。
而按照此前方案,當月底應兌付2021年8月前到期產品本金的10%。
據媒體報道,雪松高管和投資者溝通時承認,對外發行的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在200億元左右,涉及投資人大約8000人,平均每人250萬左右。
2月9日的公司會議上,雪松的理財經理們把矛頭對準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張勁,要求其個人為逾期理財產品承擔連帶責任,遭到拒絕,陷入僵局。
于是就有了圍攻總部的一幕。
至于接下來何去何從,如何收場,沒人知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