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3:可穿戴設備是獨立運行的產品。
為了研發出讓公眾為之神往的產品,以及提出一個引人注目的賣點,可穿戴設備供應商在設計產品時就要考慮到要超越設備本身,并建立起一個產品生態系統,包括各種服務和應用。一個成功的可穿戴商業模型會允許使用者連接到其他的設備,例如智能手機,來聆聽音樂、接收短信或者訪問社交網絡。一些現有的可穿戴設備依靠網絡共享或者Wi-Fi可以連接到一個有限的網絡。
設備如果有自己專用的服務網絡,就會分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些可穿戴設備制造商已經計劃好了這些服務,而且能夠提供設備之間流暢的互操作性,從而可能更有競爭力。可穿戴設備所允許的服務將會是關鍵的顛覆力量。關鍵的市場推動因素就是設備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功能。
誤解4:可穿戴設備市場是新市場。
可穿戴設備的歷史要比最近的產品發布浪潮長久。這個術語早在1990年代就被使用。可穿戴設備,例如心臟起搏器,已經在醫療保健領域廣泛使用多年。正式出售的第一臺計算機是在1974年,事實上,在同一年,第一塊配備數字顯示器的手表也發布了。
誤解5:可穿戴設備市場會一直是利基市場。
可穿戴設備市場不會只是一個利基市場,它涵括了多個行業多種產品和應用,特別是醫療保健領域和無線領域。例如,消費電子產品公司視可穿戴技術為振興公司運營的一次發展商機。
他們面對的挑戰是,創建一個明確的消費者設備,一個可以讓公眾為之神往的產品,并且超越狹隘的應用范圍,以新的方式方法證明可穿戴技術是合理有用的。一些不顯眼的可穿戴設備更加有可能吸引消費者,例如手表和計步器。
相比之下,企業更傾向于不怎么關注美感。他們更可能會在內嵌于護目鏡的可穿戴屏幕上做文章,或者是在標準工作環境的其他部分上。未來,可穿戴技術關注更多的可能是數據收集,例如空氣質量、氣溫和濕度,不再僅僅是數據顯示。焦點可能會轉移到控制環境中的其他設備,例如消費者應用和特定產業的企業設備。
誤解6:第一個立足于市場就一定會贏。
首先進入市場的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不一定就能主導市場。制造商需要吸引目標顧客,所研發的設備應該是造型美觀、風格時尚而又不失實用便利的。然而早期的產品設計笨拙,功能也不怎么吸引人,應用又不怎么實用,配不上它們昂貴的價格。
設計可穿戴設備的時候,時尚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制造商應該和時尚設計公司合作,生產出的產品才不會因功能性而犧牲時尚外觀。根據不同性別定制設計的可穿戴設備也將大有作為。關鍵是要在美觀設計上做好,而不是商業化相貌平平的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