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康佳、海爾、熊貓、波導等國產廠商開始生產手機開始,國產手機業的發展不過短短20多年。但是經歷了價格戰、智能手機等幾輪洗牌之后,以“手機中的戰斗機”著稱的波導手機和因獲得央視廣告標王而紅極一時的熊貓等手機難尋蹤跡,以“中華酷聯”、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智能機重新崛起。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本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正在迅速上升,第三季度華為、聯想、酷派、中興、小米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接近 20%。
但是近年來國產手機雖然出貨數量增加,利潤率卻持續低迷。事實上手機廠商中除了和三星,大部分廠商的利潤都不大好。隨著4G通訊技術的成熟和中國的商用即將開始,國產手機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契機。
眾所周知,2G時代,諾基亞傲視群雄,國產機曾有短暫的春天; 3G時代,蘋果、三星占據了近半江山,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13年第三季度,三星和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市場份額分別是34%和15%。
到了4G時代,新一輪洗牌將至。國產機們是繼續沖擊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地位,還是又陷入低迷?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產廠商們的競爭策略可以簡單地總結為“高大全”戰略。高就是沖擊高端,大就是緊盯三大運營商,全則是高中低全線覆蓋。
強力沖擊高端
國產手機歷來擁有“低價”的殺手锏,千元級的市場可謂四處開花,但是在中高端市場的品牌運作和突出亮點則相對乏力。既然在價格上難以突破4000元的價格區間,也進一步導致了利潤的走低。
在品牌方面,國產手機大廠商大多為高端機采用獨立的產品品牌運作,類似于三星的“Galaxy系列”與“Note系列”,比如聯想推出高端智能手機子品牌VIBE,中興有Nubia,華為的Ascend系列,在做工和性能方面與國際廠商的差距正在縮小。
但是在個性化和品牌形象方面依然有欠缺。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國產廠商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經驗,也需要花更多時間。
4G 時代的到來,將帶動新的一輪換機潮,除了蘋果外,手機大多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統,硬件方面同質化也進一步加大,動輒驍龍800、tegra4的處理器,全高清的屏幕和千萬像素的攝像頭。好的產品固然重要,但是優秀高端機扎堆推出、功能各顯神通的時候,酒香也怕巷子深。
比如酷派推出了大觀4這樣定價近4000元的手機。宇龍酷派副總裁蘇進表示,酷派需要思考和強調的就是找準自己的差異化,與蘋果和三星的產品進行區隔。除此之外,如何找準人群投入營銷也至關重要。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2月9日14:14:1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4752.html
- 軟件
- 科技
- 新聞
- 中興
- HTC
- 華為
- 魅族
- 驍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