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圖片分享社交網站 Instagram 推出了一個名為“Instagram Direct”的新功能,允許用戶向單獨某個人或最多 15 人發(fā)送圖片或視頻信息,并可進行實時文字交流。而在不久前,Twitter 也將當年差點砍掉的私信(Direct Message)功能進行了重構并融入在新版 App 中。
事實上,回顧整個 2013 年幾大社交網絡的動態(tài)可以發(fā)現,它們在私密社交方面的動作顯示出驚人的一致:Path 在 3.0 版本中增加了即時通訊功能,除了常規(guī)的文字信息、圖片、語音、地理位置等,用戶還可以發(fā)送書籍、電影和歌曲信息;Facebook 進一步提升 Messenger 的地位,Messenger 支持接管 SMS 信息,隨后模仿 Snapchat 推出了新通訊工具 Poker;Google 將 Hangouts 與 Gtalk 進行整合,之后直接加入了 SMS 短信功能,打造出集即時通訊、文字、語音和視頻聊天于一身的一體式服務……
社交網絡不約而同地在布局即時通訊大多來源兩個方面,一部分是受貪欲驅使——與用戶形成更深的關系擠掉其它對手,一部分是出于恐懼——擔心其他人搶先跟用戶建立更深的聯系,致使自家社交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觸角遭到限制。
近兩年,WhatsApp、Line、Kakao Talk、微信等移動即時通訊應用的火熱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傳統(tǒng)的社交網絡,這些小型的基于通訊的私密社交網絡正在以超乎想象的發(fā)展速度涌入 Twitter、Facebook 等所擅長的文字、圖片社交領域。
如今炙手可熱的“閱后即焚”應用 Snapchat 無疑是幾大社交網絡恐懼的一個源頭。這家功能極其簡單的通訊應用不僅拒絕了 Facebook 的 30 億美元收購邀約,還有傳言稱其拒絕了來自 Google 的 40 億美元收購要約。
Snapchat 的 CEO Evan Spiegel 在上月透露,目前用戶每天發(fā)送的“snaps”達到 4 億條。
事實上,新興社交網絡的興起確實對老牌社交網絡的用戶活躍度產生一些此消彼長的影響。Facebook 在 2013 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提到,這家坐擁 10 億用戶的社交網絡巨頭正在面對青少年用戶使用頻率下降的嚴峻考驗。
不難理解社交媒體巨頭們均想要將版圖拼湊完整,利用用戶對完善的移動通訊體驗的欲望,畢竟,通訊是大多數社交網絡的核心所在——維持用戶黏性,并衍生出一些附加價值。以內容為核心的在線媒體與以社交關系為核心的 SNS 正在相互借鑒對方的元素,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與社交,缺一不可。
盡管從目前來看,籠絡到海量用戶的社交巨頭們并不會迅速衰落,但我們相信,在這個用戶行為和使用偏好瞬息萬變的社交時代,沒有一種完美的社交網絡形態(tài)可以長久不衰。評判下一代社交服務,只有兩個標準:一是最出色或最獨特的用戶關系網,二是提供這種關系網的應用。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