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愛車的人,但是這一年來,陸陸續續看到了許多關于 Tesla 的東西,心里也是暗暗贊嘆,電力供能卻能提供超強的動力,17 存大屏作為中控界面,規模龐大的充電系統,創始人 Elon Musk 的個人魅力。所有這些都只是淺層的印象,直到上周六,我親自體驗了一次 Tesla,模糊的印象才具體起來,它就是下一個 iPhone。
我在 3W 咖啡的門口看到了這輛 Tesla Model S。從外觀來看,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不同。本以為會有很多人圍觀,畢竟這是中關村,知道 Tesla 的應該不少,結果卻只有六七個人再看,而且是站在外面,想進去一試的沒幾個。我興沖沖的跳進去,操控臺的位置被一塊 17 寸大屏占了,比大部分筆記本電腦更大,大部分操作都可以在這個界面上完成。
沒有鑰匙不能開走,于是我就在大屏時都點了一圈,感覺有點像 Windows 系統。屏幕最上部是類似狀態條的一欄,跟著是幾塊主要功能區,媒體、導航、互聯網、動力中心和后視攝像頭。往下就是主操作界面,顯示當前打開的功能區,最下面是控制中心,方便司機完成與車相關的機械操作,比如開窗鎖門等。
點來點去其實也沒啥意思。突然外面的工作人員叫我開下門,看來是剛亂戳把門鎖給關上了,我答應著,然后很快在操作屏上找到了門鎖,一按解鎖了。
如果換一輛車,我是做不到的。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學開車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儀表盤上這么多按鍵,都不知道是干嘛的。也許老一輩上手智能機的體會也是如此吧,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返回鍵或者確認鍵,他們卻完全不能理解。其實我們最開始接觸電腦或者手機時,又有多么理所當然了,只是這么多年接觸下來,自然順手了不少。
也許,出生就開始接觸 iPad 的新一代,真的沒機會接觸鼠標,等他們長大開車時,也會覺得車就該是 Tesla 這樣的。讓他們去開現在的車,可能就像讓我們去用打孔卡操作電腦一樣。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的距離就是這么遠。
從車里出來,碰到了 Tesla 中國區的負責人 Kingston,我告訴他 Tesla 是 Google Glass 之后又一款給我全新體驗的產品。他也給我介紹了一些關于 Tesla 的事情,比如為了減重,Model S 的車身用的是純鋁合金,一般只有 400 多萬的超跑才會這么做,而 Tesla 的售價只有 100 萬;Tesla 對上下游的控制很嚴密,有些師從蘋果的意思,也不像其他汽車廠商那樣依賴汽車經銷商體系。一幫硅谷出來的人,從沒做過汽車,正是這樣的人,才會拋開過去的陳念,重新設計一款汽車。
試用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種感覺,Tesla 其實是電動車配上一個計算機大腦。以前的汽車更多的是作為人的外延運動系統,主要發號施令還是得靠人。Tesla 正在慢慢地讓車里的電腦強大起來,現在可能還只是一臺 iPad,下一步可能就會自主駕駛,或者像 Nest 一樣智能調控車內環境。Tesla 也有一個 App Store,雖然現在還只有幾個官方應用,但是未來呢?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汽車的進化會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工業時代的巨頭可能又會被硅谷的新貴顛覆掉。就像蘋果引領的智能手機潮 K 掉 Moto 和 Nokia 一樣,下一場范式革命就要來了。
“過兩年會出一款 Model T,大概 30 萬吧,主體結構和 Model S 類似,據說有不少驚喜。”Kingston 說。
從來沒想過要買車的我,突然有了搞一臺 Model T 的沖動。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