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三星的井井有條,亞馬遜顯然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與谷歌保持距離的準備,其不僅采用了修改到幾乎看不出Android痕跡的獨家系統,還在系統中用Bing搜索代替谷歌搜索,用諾基亞地圖代替谷歌地圖(這兩者則是谷歌最引以為傲的服務),亞馬遜將其替換之后給谷歌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搜索是谷歌最大也是最核心的利益來源,而地圖則是谷歌互聯網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雖然亞馬遜Kindle 系列產品的根源依舊是Android,但亞馬遜的做法顯然更凌厲于蘋果——后者在iOS 6開始宣布不再內置谷歌地圖,并且對Youtube也進行了移除,甚至還將幾款使用谷歌地圖數據的應用給強行下架,同時,Siri服務對谷歌搜索的依賴程度也出現了顯著下降。
而在大陸,谷歌也一樣面臨著考驗和威脅,這個被認為是Android中低端產品銷量兇猛的“福地”,卻由于政策和國情的隔閡擴大了嫌隙。
不僅是國產手機廠商對谷歌沒什么感情(例如小米早從一開始就布局了MIUI與Android原生雙系統并行的策略,魅族在最新的固件中使用訊飛語音技術替換掉了谷歌語音識別服務,并且也于近期透露將推出搭載Ubuntu系統的新手機等等),就連Android之外的服務也受到了影響——從前的合作伙伴360在脫掉了谷歌的馬甲之后迅速推出自家的搜索服務,并且迅速取得令人眼熱的市場份額。這些案例都顯得谷歌有些“吃力不討好”,然而在廠商的眼中,這卻是及其必要的,因為谷歌一直施行與Android獨立平行發展的策略,這就使得Android陣營與iOS和WP的競爭,以及桌面系統與應用服務的競爭,谷歌更大程度上是作為一個對手的姿態出現的,可是在這些領域,廠商們面對谷歌幾乎沒有勝算,所能做的也只有倒戈向微軟或是其他廠商,以求鉗制谷歌而已。
而谷歌方面似乎不怎么在意Android陣營的失守,反而在其他領域頻出大招——Android的發展模式被其用在了新的ChromeBook上,谷歌聯合了一直與微軟聯合的PC廠商們,試圖照搬Android的成功到PC領域;同時谷歌也在搶占著入口和話語權,Chrome瀏覽器、Google Now、Google Glass、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甚至是剛剛收購的Nest,都是谷歌放眼未來的重要舉措和砝碼;而無論如何,最終取勝的都必定是服務質量和服務形態,在這兩者上,谷歌絲毫沒有擔心的理由。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27日22:21:4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806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