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變魅族如今在智能手機陣營里的不利局面,創始人黃章復出后面臨重重困難。盡管黃章搬離魅族總部大樓已有三四年時間之久,但作為創始人,黃章其實從未中斷過對魅族重大事務的決策干預,近日黃章宣布重回公司上班回歸一線,其實際意義是黃章對魅族多年來的發展路線做出兩個重大調整。
第一個調整是對外部投資的態度,從以往的抗拒到積極引入;第二個調整是擺脫單一的產品導向,對市場營銷的態度由忽視到重視。
黃章此前認為,風投公司都是投機分子,沒有什么好談的,它們往往追求的是短期效應,這與魅族產品定位相悖。一直以來,魅族并不像其它廠商那樣在市場推廣上投入巨額費用,認為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產品研發上。
一味摒棄外界資本的進入,也讓魅族的發展缺少了資本的火箭助推器;在M8和M9大獲成功、競爭還不激烈的時候,魅族市場策略過于保守,沒有把品牌的知名度帶上更高的臺階。
對于產品細節的過度重視,也讓魅族手機的更新迭代過慢。魅族從2007年進軍手機市場到2012年初近五年的時間,一共只推出了3款手機,等到魅族MX上市時,多方力量早已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殺成了一片紅海。
從不做廣告、不接受媒體采訪、不注重宣傳,黃章和魅族顯得過于低調,違背了現代市場經營思維。
不過,魅族事實上從2012年底便開始了策略調整,MX系列產品發布更快,副總裁莫翠天則在市場營銷上也對魅族以往風格做出了一些改變。2013年底莫翠天選擇離開魅族,原因是在市場銷售上,其重視線上、專賣店和公開渠道一起發力的方式在公司出現爭議。之前,魅族更重視自己線下專賣店的經營。
當然,魅族的改革已注定無法停止。以業界最習慣拿來與之對比的小米來看,二者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上已出現較大差距。
如果說小米早期的成功離不開對魅族的學習,如今黃章對魅族的調整也是意識到了小米模式的成功之處。
但總的來說,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已漸趨穩定,魅族此次的調整有些姍姍來遲。在奉行“唯快不破”的商業時代,魅族的“慢”在為其披上神秘色彩的時候,也令其錯過了最好的市場擴張時機。
對以自我追求為中心的黃章而言,未來引入外部投資后能否平衡個人意志和投資人的要求?加大市場營銷時如何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雖然魅族在產品工業設計上仍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魅族所面對的廣闊目標用戶群體,細節體驗似乎并不足以致勝。
換言之,性價比究竟好不好、做工是否講究某種程度上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想法,以及能否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選擇,能否為特定社會階層提供一個有價值的精神出口。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2月8日20:44:2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855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