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思維,其實今年大家會有互聯網焦慮癥。”如何辦?2月21日,在“微創新總裁營-走進小米”創新論壇現場,黎萬強用3小時深度分享小米用戶體驗創新的秘密。特別對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給出了一句忠告:轉型要內外兼治,先練內功。
黎萬強首次給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給出三字真言:爆扁爽。1、爆:產品策略。2、扁:組織架構。3、爽:團隊激勵。黎萬強開玩笑說,“就是把老板爆扁了,員工爽了,就可以了。”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怒薦干貨。以下為黎萬強部分主題演講整理:
口述:黎萬強 小米聯合創始人
今天來到了很多的朋友,可能有不少是在做傳統行業的,不是做互聯網的。大家都會有一些焦慮,去年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思維,其實今年大家會有互聯網焦慮癥,大家都在問,到底我們在轉型的時候,有什么好的建議沒有?我的建議其實只有一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互聯網轉型要內外兼治,由內而外。什么意思呢?大家在做互聯網轉型的時候,其實大家很容易看到很多花招,就是說我們要做微博,然后我們要去不投廣告了,我們立刻就把廣告都停掉了。大家很奇怪地看到小米手機為什么投央視了?大家都想把互聯網的轉型,就像做一個外包手術一樣,把它一切掉截肢,其實我覺得這點來講是不對的。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第一步,應該先從內部梳理起,我有一個詞叫做“爆扁爽”。
什么叫爆扁爽呢?開玩笑說,就是把老板爆扁了,員工爽了,就可以了。核心是三個問題:
傳統企業轉型:惟爆扁爽生存
第一是爆,產品策略、產品結構一定要“爆”。做幾百條線的產品,還要跟用戶互動,你沒有這樣的精力。我前幾天見到一個傳統的家電廠商,他說你的意見很好,但是我們有幾百款產品,怎么辦呢?這么多意見我們怎么梳理呢?我說你為什么要做幾百款?
小米其實最簡單的邏輯,我認為這個是最根本的,如果我們不做“爆”的產品,是沒法讓用戶尖叫,讓用戶有參與感的。“爆”不僅僅是做精品,很多時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會想做十幾款,這都是錯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兩款?一兩款爆扁就可以了。
第二是扁,組織結構要梳理、要扁平化。對互聯網時代的公司來講,你要鼓動大家的積極性,要鼓勵大家創新性的時候,如果都是那種層層匯報的架構,比如有五六層、七八層的層級架構,大家怎么可能會有創新性?我要做一個決策,我說了不算,我要跟七八個領導做匯報,要等兩三個月之后才有意見的回復,工程師怎么會有膽量創新。我們很多用戶和工程師都能夠知道這個系統是這個工程師做的,那個電話模塊是另一個工程師做的,用戶有吐槽,這個工程師就說這個問題點我們收到了,我們立刻去改。所以在小米層級結構是基本三級,一層是員工,一層是核心主管,一層是合伙人,只有這三層。特別是研發部門也不會有正經理,副經理,搞得非常復雜。
所以,我認為我們要做整個互聯網轉型的時候,其實一定要由內而外,先把我們的產品架構和我們的主結構給梳理好,做爆點產品,然后扁平化。
第三是爽,團隊的激勵,就是一個“爽”字。讓員工爽就好,不要追求什么條條框框,也不要生搬硬套過來。比如說小米的方法也許適合你,也許不適合你,其實最根本來講,我們做企業的管理者,能不能真的把姿態放的更低一點,去跟你的員工打成一片,聽聽他們到底怎么爽,怎么給予他們成就感,怎么給予他們有足夠的基本激勵。無外乎就是爽,員工爽,他整個會自我燃燒。
其實小米來講,我們在團隊建設上,我們都希望找到最優的,能夠找到有創業精神的人。另外,給團隊成員足夠齊全的回報、足夠的利益分享。你給夠了錢,同時你把他們都推到臺前去,讓他們都充當明星,給用戶去服務,不是挺好的事情嗎。所以讓他去爽,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我說的“爆扁爽”,老板要做決策的時候,我怎么樣能夠把我的一百條線砍成一條線,怎么樣能夠不要有這么多裙帶關系,不要有這么多的七大姑八大姨,不要有這種一堆為了安全、為了政策斗爭所設置的治理結構。對于員工來講,當你有很清晰的產品結構,有很好的組織結構的時候,我們真的是是尊重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有很好的創造,并且有很好的服務。
最根本的是對人性的尊重,尊重員工,員工才會尊重客戶,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到今天來講,其實與其我們整天坐而論道說怎么樣學習互聯網思想,還不如先從內部梳理好。
大家面臨著一個風險和危機在哪里?我認為整個的互聯網來講都是一個“爆扁時代”,未來面對的最殘酷的事情在哪?以前因為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其實很多行業是可以有5個、10個、20個品牌存在的。但是,互聯網的革命是信息革命,就是說未來信息一旦對稱以后,所有的品牌都是高度聚集的,可能一個品類只有兩到三個品牌存在。今天,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這三個字。
忘掉KPI,天理即人欲
主持人:“爆扁爽”真的挺震撼的。我看到現在好多人都給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提建議,甚至有一個建議說“免費”,免費可能讓有的企業死的更快。從“爆扁爽”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大坑就是產品太多,有一百個產品線不可能爆。什么是你看到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幾個大坑,比如KPI文化?
黎萬強:對于KPI來講,我們內部確實是沒有KPI的。但是沒有KPI,不意味著我們公司沒有目標。小米對于這個目標怎么分解呢?我們是不把KPI壓給員工,我們是合伙人在抗KPI的。但我們定KPI來講,我們都是定一個數量級,比如說我們去年賣了1800萬臺,雷總對外講我們今年要賣4000萬臺,按照以前的做法可能立刻會分解到某某部門,你要賣900萬臺,他要賣1600萬臺,他要賣1500萬臺。還要約定如果你完成A檔、B檔、C檔,我就給你一個什么樣的獎勵。但是我們在定KPI的時候,其實更多是來判斷一個公司增長規模的階梯,我到底到了哪個階梯上,因為我們要把這個信息測算清楚以后,我們就可以分配資源。但是我們從來不去管到底今天是不是我真的賣到了5萬臺或者10萬臺,從來不管。
第一,我從來不看收支報表,我說如果你有問題過來找我,沒有問題的話,我從來不看。我負責營銷,我也從來不看財務分析表。雷總從來不給我壓力,說你這個月又少賣5萬臺了。我們的銷售主管更加沒有壓力,當然他們是對數字沒有壓力,他們對用戶的投訴和用戶的滿意度有壓力。
第二,我們相信過程,員工只要把過程做好,結果是自然的。所以雷總在微博上說,永遠都是可以講你的過程,但是我從來不會講你的結果。比如我們銷售團隊今年定了4000萬,突然間我們干到了5000萬,然后立刻拿出一筆錢給大家發了去馬爾代夫度假?我們不會干這樣的事情。
主持人:我們看到的很多傳統企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使員工不爽了,我不知道阿黎這個怎么看?在傳統企業員工不爽的情況下,哪個是比較大的坑?
黎萬強:我覺得對雷總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王陽明的“天理即人欲”,我覺得讓人爽的這個問題,如果你愿意去想的話,每個企業都能想明白,主要是看你舍得不舍得的問題。雷總創辦小米的時候,心態真的是很平和、很開放。他已經做了企業20年,原來功成名就,有名有錢。在做小米之前,在中國也是最著名的天使投資人,真的不缺錢、不缺名。他在做小米來講,不管大家相信不相信,是有夢想驅動的,就是他想做一個足夠偉大的公司、一個足夠偉大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時候,從合伙人,到我們核心員工,雷都給了足夠的利益上的保證、授權和尊重。
我看了很多公司,都是到了臨近上市的時候,才跟你說你的期權是多少,他只跟你說有期權。但是我們合伙人、核心員工一進來就講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擺在桌子上講明白。今天人才競爭這么激烈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純粹要講兄弟感情的話,其實很難。
對大家來講,要把你的整個班子團隊搭好,雷總在搭小米這個班子時,他搭的非常好,合伙人在今天也是各管一塊,如果沒有什么事情的話,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嘛,也不會管彼此。大家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這樣保證整個決策非常非常快。
未來的房地產也要拼性價比
微創新學員:我是房地產行業的,在這里房地產的同行不少。我問的問題就是假如小米進軍房地產行業,你會怎么做?
黎萬強:首先,我覺得最根本來講,對房地產來講,價格是最重要的。第一是性價比。最根本的切入點肯定是性價比,就是把整個經營利潤砍的更薄一些,把周邊的一些未來增值的產品做更長遠的投資。其他方法我沒有想過,但是我的直覺,用戶對于買房子這個硬通貨來講,第一選擇肯定是性價比。
我沒有講免費,我也不講純粹的成本價。我覺得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辦法盈利,就沒有辦法激勵員工,它肯定是有悖于商業常理的。我舉一下手機的例子,當初手機這個行業也有這樣的魔障和誤區,比如說大家都認為手機的利率要過30%才能夠生存,但是你會發現這個道理背后,是因為我的元器件成本多少、我的運營成本多少、我的營銷成本多少,所以如果不過30%的時候,其實我最后肯定是虧本、肯定是完蛋的。但是后來我們在做手機的時候,我們會反著想,逼著我們要把運營成本控制在很低的幅度,今天我們其實整個運營成本遠遠低于手機行業。
1個優秀工程師可以頂100個
微創新學員:聽說小米最好的招人方式是人推薦人,我想知道小米是怎么招人的?
黎萬強:小米今天在招人上基本核心都是人推薦人。我們有些崗位的高管也會動用到獵頭,但是工程師主要還是人推薦人,工程師是很難通過獵頭找到的。但是一些偏商務的高管、經理人,你是需要通過獵頭招聘的。
微創新學員:我想問一下,早期100個最忠誠的鐵桿粉,他是怎么來的?還有就是花了多長時間讓他們很忠誠?你們在日常和粉絲的互動需要投資多少精力?
黎萬強:最早100個用戶,是我們通過一開始在外面的一些公共論壇,然后發帖,一個個的去找過來的。因為那個時候在做安卓的時候,有些其他第三方垂直論壇做的很好,我們通過那樣的論壇去發帖,跟他們說我們有這樣的產品準備要測試了,你可以來參與測試,我們從1000人里面挑100個人。這100個鐵桿粉絲的管理,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創始人,以及我們的核心團隊、工程師等,都會跟跟他們有互動和溝通。到今天應該還是有很多繼續跟著我們,我們在米聊、微信、微博,他們經常會跟我們直線化溝通的。
今天很客觀的講,我也好,雷總也好,其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忙,但是我們每天會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我們會去刷微博、論壇,然后去看用戶反饋。我在跟我的團隊交流的時候常說,面對用戶要有平常心,什么叫平常心?就是不要作秀,也不要有壓力。平常心是你要進到一種很常態的溫度里面,就是我在這個溫度里面,我知道用戶大概在說什么、想什么。
微創新學員:我是做醫療器械的,我是負責研發這塊的。我參觀了小米的總部,我一直很羨慕小米的研發,小米研發人員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以玩的心態,還能把產品做的很好。小米是怎么做到的?
黎萬強:第一是要用最好的人。我一直都認為研發本身就是很有創造性的項目和氛圍,如果人不放松,這人不夠聰明,都很難做到。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是頂100個。所以,在核心工程師上面,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千萬不要想用培養一個大學生得方法去做。
第二,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強的驅動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歡的事情上,用玩的心態他去玩起來,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動他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所以你今天看到我們很多的開發工程師,他自己在邊玩邊創新。所以,找最好的人,要給他做喜歡和擅長的事情。研發人員千萬不要去管太嚴,一管就死掉了。工程師很討厭跟規章制度打交道,做匯報他都很煩,大家不要管他,讓用戶去管他。他做好了一個產品,用戶表揚他,這個大神多牛逼。他做不好了,用戶罵他,他自己趕緊去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