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經過1928年軍閥混戰時期的一場大火,大部分館藏付諸火海,早已喪失了字面的功能。殿內長7米的漢白玉臥佛也被木架穩固,準備修繕。游客們在藏金閣門口駐足朝屋內觀望,或掏出一百元買一串佛珠或鞠躬上一柱香火。傳說中的那個藏有武功秘籍,引得江湖人士覬覦爭斗的藏經閣只能在金庸的小說里尋覓了。
如今這間占地約600平米的藏經閣和高校里的閱覽室并無二致,少林寺從北京的一個科技公司買了一套圖書館集成系統,用來管理藏書。藏經閣從早上八點開放到下午五點,在屋內設有防盜系統,如果你想順手牽一本經書回去,還沒出門報警系統就嘀嘀叫了。
供和尚居住的僧寮還保存著多年前的紅墻黑瓦,每個四方院子里面,大概能住上十多位僧人。房間裝修簡單,不過電腦、手機、空調、冰箱一樣都不缺。記者在寺廟內試著連接無線網,發現少林寺公共區域內并無像外界傳言設有公共wifi,倒是僧人們給自己住的地方裝上了無線網。
延輝和尚二十出頭,他在自己房間里裝了16兆的寬帶,十多平米的屋子被兩張床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間。延輝好飲茶,床中間隔了一張很大的茶桌,茶桌上放著一部黑色三星Galaxy4手機。“手機就是現代的鴉片,你們現代人睡覺之前要玩手機,起床以后還沒洗臉就要玩手機。對我來說手機只是溝通的工具,你讓我現在丟掉手機我也能活。”
他說自己也開了微信,“不過我不會吃個飯喝個茶什么的就要拍照發朋友圈,有的時候一天發一條,有的時候幾天發一條。”小和尚頓了頓,“大部分是看到一段文字或者風景有所感悟才會發。”
和現代都市人一樣,網絡成了僧人們消遣休閑的工具。上網看電視、玩游戲,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
行韻和尚的輩分算起來在永字輩之上,最近在看《一仆二主》,“偶然在網上看到預告片,里面有個女演員說話特別逗。”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一個中年司機和兩位都市女郎的愛情故事。
少林寺的僧人薪水不高,每月只能拿到150到300元的工資。算起來買一部蘋果手機需要存上一年多。
“大多數是居士供養的。”行韻說:“有的時候我想買個手機就打電話給居士。我們很坦誠,居士愿意買就買給我,不愿意就算。”行韻手里拿著iPhone 4S,倒不是最新款。
“因為4S是喬布斯死前最后一部手機。我覺得達到了蘋果的高峰,以后出的手機和4S的設計沒什么區別。我很崇拜喬布斯。”行韻說。
“真搞不懂你們為什么覺得和尚不能用手機,不能開車。當年玄奘西天取經,唐太宗送他一匹白馬,那可是最高的禮遇。當時要是有飛機唐太宗一定送飛機給玄奘。我們用個手機開個車怎么了?”延力和尚一邊用微信聊天一邊說。
這個年輕人每天上網超過5個小時,大多用來學習有關金融和管理的課程,“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不懂金融就會被時代淘汰。學這些肯定有用,如果將來我去其他寺廟當方丈,管理一個寺廟會不涉及金錢嗎?”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28日12:37:3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359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