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3日凌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正式開幕。和此前預計的一樣,本次大會開幕式并未推出全新的iPhone產品或是其他硬件產品,而是回歸WWDC的原始之意,正式發布了iOS8以及OS X 10.10兩大操作系統,同時還推出了全新的編程語言——Swift。未發iPhone的確遺憾,但究竟本次蘋果WWDC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新硬件?蘋果成為了悶蘋果
WWDC向來是蘋果推出硬件的一大發布會平臺,不論是此前的iPhone系列,還是備受好評的Macbook系列筆記本都是WWDC上的常客,每次都為人們帶來了驚喜,因此WWDC也成為了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外最受關注的發布會。那為何今年蘋果卻,不愿意推出新硬件產品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Macbook系列。WWDC前的一個月,蘋果意外低調地在線上商店中上架了新款的Macbook Air,同時售價上也破天荒地進行降價的調整。為何不在正式場合發布這款新產品?說到底,2014款Macbook的升級的確太有限,已經到達了可以忽略的程度。而且,在新的intel芯片無法出貨,OS X 10.10缺乏殺手級功能等不利因素之下,蘋果確實無法厚著臉皮在眾多果粉面前發布如此“新”品。縱觀每次蘋果發布新品后,即使新品的升級如何不給力,但最后購買的人卻不在少數。既然不能造成眼前一亮的效果,為了不再遭受吐槽,蘋果干脆選擇了沉默。畢竟,蘋果還是希望保持自己高尚大的形象。
再者是iPhone新品。雖然iPhone6發布會前遭遇瘋狂曝光,各路大神口頭證實iPhone6的發布傳聞,最后蘋果給出的答案是:我就是不發布。iPhone6的保密工作是蘋果史上做得最爛的一次,其外觀以及主要功能基本已經完全曝光在人們的眼前。當大家都以為蘋果憋不住氣將要提前發布下代iPhone時,蘋果卻成為了保守的“牧羊人”。自iPhone 4S以來,秋季發布新iPhone已經成為了蘋果的傳統,2013年的蘋果更是破天荒地發布了iPhone5s和iPhone5c兩款新機。不過,iPhone5c的糟糕表現讓蘋果出現了恐慌,雖然所有消息指明下代iPhone依舊走雙旗艦策略,而4.7英寸版本iPhone的發布條件亦已經成熟,但是蘋果卻選擇了觀望的態度,一方面避免再次出現5s/5c的極端銷售狀況,另一方面蘋果似乎也有刻意保留庫克時代的新品發布節奏。
一向敢于尋求挑戰的蘋果,正在慢慢地變保守。
雙系統融合是好是壞?
既然WWDC是針對開發者而召開的,軟件成為大會的重點也無可厚非。OS X,作為蘋果桌面端的最大殺器,終于也迎來了扁平化。不過,OS X 10.10帶來的并不是僅僅是表面上的圖標扁平化,大量的高斯模糊效果的加入讓整體界面看起來更舒服。至于系統功能如何,還是等待正式版發布后再作評價吧。
不過,最讓人意外的是,蘋果正式啟動了iOS與OS X系統的融合。蘋果為OS X的iMessage 、Spotlight等內置應用加入了更多的新特性,iOS8幾乎是完美地照搬過去,讓兩大系統之間的差異性更小。iOS以及OS X兩大系統本是蘋果中的兩大團隊的作品,雖然兩者有著微妙的聯系,但是卻一直保持著明顯的距離。不過,隨著PC市場的整體表現萎靡,蘋果也意識到了桌面端系統的危機,慢慢地融合兩大系統,讓大量的iOS用戶能夠在保留移動端的用戶習慣的前提下更好地使用OS X。可以說,蘋果的舉措是聰明的。未來是否會推出12寸版iPad?一切皆有可能。
開放API,開發者的狂歡,用戶的擔憂
本次的WWDC上,為了方便開發者的開發工作,蘋果除了為開發者推出了全新的編程語言Swift以外,還提供了將近4000個全新的API供開發者開發應用時調用。對于開發者來說,Swift語言大大縮短了應用開發的時間,第三方鍵盤、相機以及Touch ID等API的開放帶來了開發更多功能的可能性,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第三方輸入法,Touch ID應用出現在APP STORE中。
反觀消費者,蘋果的“開放”帶來的是什么?蘋果為了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開始慢慢松開對于關鍵API的控制,但Touch ID等涉及個人隱私信息的應用又該如何處理?在自身還深陷指紋保存疑云的情況下,蘋果又何苦急于開放Touch ID接口呢?第三方應用收集的指紋等敏感信息該如何保密?在iWatch未推出,智能家電未完善的前提下,iHealth、HomeKit是否會成為雞肋般的存在?這都是蘋果亟需解答的問題。不管怎樣,WWDC正式開幕了,雖然我們并未等到心中最期待的iPhone6,但是全新的iOS8、OS X 10.10還是值得期待的。究竟蘋果的微創新是否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時間會證明一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