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諾基亞四個月前發布 Nokia X/X+/XL 之后,前日,諾基亞又推出第四款基于Android 系統深度定制的入門機型 Nokia X2。硬件方面,Nokia X2 稍稍有所升級,搭載 1.2GHz 高通驍龍 200 雙核處理器,內置 1GB 的內存和 4GB 的閃存,配備一塊 4.3 英寸、分辨率為 800×480 的屏幕,后置 500 萬像素的攝像頭,配置基本上跟三年前的 Android 旗艦機相距不遠。
同時,Nokia X2 也帶來了基于 Android 深度定制的 Nokia X Platform 2.0 的全新 UI。軟件上的變化倒是不大,不過是增加了一個類似 Windows Phone 系統的應用程序列表屏,是的,Nokia X2 的 Android 系統進一步 Windows Phone 化。
無論怎么看,Nokia X2 依舊顯得相當的寒酸。那么,從微軟著急更新 Nokia X2 的原因來看,究竟快速迭代的 Nokia X2 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用戶之爭
對于更新換代之后的 Nokia X2,從中不難猜出微軟的心思,最淺顯的一點,那就是進一步利用低端 Android 機給新型市場用戶教育和培養 Windows Phone 系統。多少會讓人不自覺的想到諾基亞這是在「暗渡陳倉」,不想讓用戶感到困擾,意圖讓 Android 的 Nokia X系列和 WP的 Lumia 系列之間有一個平穩的過渡。
將 Android 系統 WP 風格化,對于一部分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很難真正去區別手機到底是采用的什么操作系統,他們也不會過多的去關注這些,更多的還是會被手機界面所誤導。當然,能夠下載周邊人群所常用的各種應用就已經覺得不錯,這一點修改定制化的 Android 手機可以輕松的實現這一點。
當然,這僅僅只限于短期一時之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類 WP 化的低端 Android 機慢慢會培養用戶對于其界面的適應度,如果今后微軟能夠將 Windows Phone 扶上臺面(Windows Phone 8.1 已經進步不小),自然也能夠發展壯大后者的生態圈。屆時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 Windows Phone 扶正,取代入門微軟的 Android 手機。
賽場之爭
對微軟來說,最可怕的未來,不是被我們這些消費者和用戶吐槽做的不好(比如說 WP...)。而是,做出來的產品根本沒人去關注,在人們的眼里不再重要、無足輕重。不能作為主要的玩家參與,直到慢慢被邊緣化,乃至賴以生存的市場逐漸消失、品牌漸漸被以往,那個時候再去努力,就已經回天乏術了(像諾基亞...)。
所以,在 Nokia X,尤其是最新推出的 Nokia X2 身上,無論你說它借尸還魂也好,還是吐槽暗渡陳倉也罷。至少,即便是打著 Android 的旗號,還是能夠在里面塞進微軟的服務,仍然可以服務大量的低端用戶(Nokia X 系列搭載的一系列微軟服務...)。只要保證微軟還在這個賽場上,一切皆有可能。
這種事,微軟不是干第一次。想當年,微軟旗下的 IE 瀏覽器(免費)和網景麾下的 Netscape 瀏覽器(收費)之爭,蓋茨根本不擔心瀏覽器免費損失收入,寧可自己倒貼,也要憑借瀏覽器這一核武器占據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如此遠見,未嘗不是復制到了 Nokia X 系列身上。
流量之爭
殊不知,從 Android 4.4 開始的一些變化可以看出,谷歌開始要在 Android 終端上實行流量變現了,而且是挾持 App 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說,Google Search在 Android 4.4 中就已經和 Launcher 整合為一體,或者是 Hangouts 取代 SMS(短信服務)。而在谷歌實行流量變現的過程中,微軟就顯得很被動。
但微軟干了一件什么事,推出基于 Android 深度定制的 Nokia X 系列(閹割了Google Mobile Service)。然后通過 Nokia X 的銷量告訴世人,尤其是 Android 開發者們:你看,這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還是有這么多的人可以不用 GMS 的。如果這個目的達到了,有「缺陷」的 Nokia X 系列就成功了一半。
你想想啊,一個運行深度定制 Android 系統,卻內置集成微軟自家生態服務的手機,能夠配合Windows,提供的服務不輸于 Google 服務(起碼在鎮上,如 Android 版 Office、OneDrive、Bing、Skype、Outlook 郵箱等等,比起谷歌的靠譜多了)。如果量到了某種程度上,就能從 Android 生態圈里分流相當一部分的流量來為微軟服務。這樣,忍辱負重的 Nokia X 系列,就算成功了。
除了面子上過不去,怎么看,微軟都不算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