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移動和通訊集團虧損11.24億美元,同比擴大了約48%。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具有46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歷史的英特爾,在移動領域卻步履維艱,與老伙伴微軟一起被移動互聯網浪潮日漸吞沒。
盡管英特爾芯片在PC市場仍然是霸主,但PC市場在走下坡路,英特爾無法維持PC時代的輝煌。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和平板電腦才是新的增長點,而英特爾卻寸步難行,處處被高通甚至聯發科打壓。近來在移動端落后的英特爾聚焦深圳,期望以低價平板贏取消費者,最終實現逆襲。
如今,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過去,2014年出貨量增速將持續放緩(IDC數據),曾經乘風得意的蘋果和三星市場表現也不盡人意。昔日的失落者英特爾能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崛起嗎,英特爾芯平板到底能不能行?
近來處境比較慘
在上周英特爾召開的2014凌動處理器Z3000系列平板體驗會上,記者問英特爾今年4000萬部平板電腦計劃的完成情況時,英特爾中國區CTE銷售部總監楊彬,表情復雜地使用“On track”解釋,翻譯為“按計劃進行中”,而上半年全球市場僅售出1500萬臺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平板(IDC數據),據目標還很遠。
雖然英特爾在移動領域的投入力度有目共睹,也有越來越多成果浮現,但這還遠不足以讓英特爾恢復安全感。畢竟比起一統PC江湖的時代,在移動時代的移動領域,英特爾尚落后高通等競爭對手較遠。
不敢直面高通/英偉達
在英特爾官方介紹芯片的PPT中,假象的競爭對手竟然是全志、瑞芯微、聯發科等徘徊在二三線的芯片廠商,高通和英偉達根本沒有提及,難免會被認為信心不足。英特爾解釋是高通和英偉達在平板市場沒有明確的戰略,全志等芯片廠商有很好的市場,這個解釋真心讓人無法信服。
技術依舊有優勢
英特爾具有46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歷史,盡管在移動領域步履維艱,畢竟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2013已經推出22納米芯片,現在主推的Z3000系列產品全部是64位,且Android和Windows兩個操作系統都能使用。
相比之下,目前在移動領域如魚得水的高通,芯片還處在28納米時代,64位處理器驍龍810至今沒有面市。英偉達處理器的圖形處理芯片(GPU)很強,其最新的Tegra K1也是28納米制程,64位雙核Tegra K1同樣沒有面世(注:Tegra K1有兩個版本,小米平板搭載32位Tegra K1)。
Z3000產品系列
更給力的是,英特爾發布14納米Broadwell處理器,采用全新微構架和生產工藝,圖形任務處理性能是之前芯片的7倍,傳統計算任務性能是之前芯片的2倍。Core M 是首批登陸市場的Broadwell處理器,將在今年秋天發售,專為低功耗設備設計,適用于二合一平板電腦/筆記本混合設備。
聯合深圳玩逆襲
英特爾將移動戰略重心放在親民價位的平板電腦上,主要合作伙伴都是中小體量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英特爾主推的交鑰匙項目核心就是參考設計,其實就是幫助深圳的二三線小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向市場交付低價平板。
目前英特爾對集中于深圳的二三線廠商進行大量補貼。有消息稱,英特爾對每顆Atom平板芯片給予30美元的補貼,低端的Z2520,整套主板以前為19.9美元,現在免費供應給廠家,高端的Z3735單價22美元,但經補貼后基本等于免費。有公司的英特爾四核方案的PCBA的報價為27.99美元,相信年底前399元的Windows平板就會出現。
產品同質化問題
總結:任重而道遠
2014年英特爾在移動領域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X86架構在移動終端還很脆弱,很難抗衡羽翼豐滿的ARM陣營。好消息Windows 8平板市場份額正緩慢增長,微軟取消8英寸以下設備的授權費用,英特爾芯片可以搭Windows 8平板發展的順風車。壞消息是,一些“山寨”出身的下游廠商技術積累不足,會“照抄”參考設計,使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平板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總之,英特爾芯平板的逆襲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希望還是有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