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機潮讓人一陣眼花繚亂,緊接著的十一黃金周也將如期而至,除了歷來家電等電子產品大力促銷打折外,手機也注定是商家賣力推廣的熱銷品之一。自蘋果iPhone6/6 Plus千呼萬喚始出來之后,大屏已不再如當初三星差異化競爭策略那么吸引人,而是成為各手機商產品線上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手機屏幕2K分辨率也不知不覺幾乎成為標配,尤其在中高端手機市場。
三星GALAXY Note 4、LG G3、OPPO Find 7、vivo Xplay3S、nubia Z7等這些手機都不能免俗地親密擁抱2K顯示屏,2K無疑成為宣傳過程中突出的亮點和優勢,號稱其細膩的顯示效果絕對能給你驚艷。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里首先不得不解釋下2K和PPI這兩個詞。實際上,2K是由4K衍生而來,2K是指水平方向有2000個像素點左右的分辨率,屏幕分辨率為2560x1440,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手機的分辨率仍是1080P(1920x1080像素)。
PPI(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目)是決定手機清晰度的重要因素,因此PPI數值越高,即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所以,PPI越高,人們看到的圖像越精細,當PPI超過300以后,由于人的識別能力的限制,并不會給視覺感受帶來很大提升。而現在的很多手機的PPI動不動就是400甚至更高,原理上來講,已是超出了人眼可識別的范圍,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多意義。
筆者在一組針對辨別同樣兩款智能手機哪個是2K屏哪個又是1080P頻的調查中看到,無論是瀏覽網頁、圖片還是視頻,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用戶幾乎很難看出2K和1080P顯示頻的區別。難道2K顯示頻對于用戶來說真的只是噱頭嗎?
當然,有跟風采用2K屏的手機廠商,也不乏有明確表示對2K顯示屏不感冒的手機廠商,索尼的Z3手機便是如此。對此,索尼運營總監Calum MacDougall的解釋歸結為兩個原因。他表示,2K的分辨率在這樣的5.2英寸1920x1080像素手機上是一種浪費,更重要的是,Sony想給到消費者的是兩天的待機時間。
正常使用手機的情況下,屏幕的耗電量至少占到整部手機的60%,若手機使用2K屏幕,自然PPI也要提升,這就要帶來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耗能大幅增加,在電池技術尚未有突破性進展的當下,貿然挺進2K顯示頻,無疑會讓續航時間更加捉襟見肘。
同時在高分辯率下,CPU和GPU的功率可能提升,發熱量也隨之增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采用2K顯示頻意味著運行速度要低于1080P屏幕的手機。
再有就是大家關注的價格問題,雖然人眼已難判斷2K顯示頻和1080P屏幕的區別,事實上區別必然是存在的,或許再仔細一點還是能有所發現。對于普通消費者,究竟是要臆想中2K的細膩清晰還是更實惠的1080P,恐怕還真的要想想清楚。
雖然2K高分辨率帶來的視覺體驗極為有限,可無論從競爭角度還是營銷策略,2K屏無疑要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標配。問題是,對于實際的消費者,他們會為2K買單嗎?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家去做所謂的2K手機屏幕,是在大屏智能手機沒有任何門檻后,臆造出來的競爭優勢。
無論如何,對于這樣既增加成本又沒有明顯體驗效果的改進,或許真該問問,手機屏幕需要2K的噱頭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