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戶操作比較復雜
運營商的公共WiFi雖然在試運營期間免費,但其設計初衷還是為了收費。因此,用戶如果想連接,必須要注冊一個賬號,獲得密碼,并在連接上WiFi后通過瀏覽器彈出頁面填寫注冊信息方可使用。如此復雜的流程常常讓用戶不知所措,繁瑣的操作讓用戶在沒有完成時,就放棄了使用。
4、可能還存在誤會
并非所有可以搜索的WiFi都是面向公共的。一些商場、酒吧,以及高鐵等交通工具中,會有部分內部局域網或辦公網絡的WiFi熱點,這些熱點是無法對外連接互聯網的。因此,如果遇到的是這種WiFi信號,即使我們連上了,也無法訪問外部網絡。
美國一家公司準備發射數百顆微型衛星,從而為全世界人們提供免費的WiFi上網。這件事情靠譜嗎?答:答案很明確,不靠譜。
1、“Outernet”項目單向傳播數據,無法自由上網
它的初衷是用來為那些偏遠、落后、無法上網的地區,提供一種“廣播式”網絡覆蓋。主要用于教育和知識普及。所以這些內容也是提前由發送方規劃以及安排過的。它不可能自由的讓你訪問互聯網任意網站。
“Outernet”項目其實是一個建立在太空的網絡“廣播電臺”,你只能單向收聽它,通過手機訪問它推送給你的內容。
項目聲稱讓所有人自由的上網,可以繞過網絡審查。這種基于互聯網自由主義的想法,雖然聽上去非常美麗,但可能會給這個項目帶來未知的巨大風險。
幾乎沒有國家愿意接受這樣一個完全不受管制的互聯網“廣播”存在,結果自然不容樂觀。
2、衛星上網其實可行,免費太難
至于衛星上網這項技術本身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衛星距離我們很遠,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可商用的衛星上網的速度最高已經達到20Mbps。
但受到傳輸距離等天然的限制,衛星上網依然無法大規模高峰值提供服務。一旦面向全民免費,很可能會造成網絡癱瘓。不過,即便“Outerne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