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此前只有在高端機上才能看到的概念開始在千元機上普及。比如八核、全高清顯示屏、金屬機身、指紋識別,甚至是目前剛剛興起的雙攝像頭。
這讓不少人都產生了錯覺:千元機和高端旗艦之間的差距已經變小了,可是實際上并非如此。
1.性能:千元手機偏向實用,旗艦手機偏向極致
整體來講,現階段千元機的配置和性能更多的時看起來像旗艦手機,通過一些看起來很接近的參數,縮小普通用戶(俗稱小白)心中千元手機和旗艦手機之間的距離。
性能方面,雖然千元機上8核已經非常普遍,但實際上,它的實際表現甚至趕不上幾年前的旗艦處理器。
在決定手機性能的處理器架構和工藝上面,旗艦機所搭載的處理器往往會比千元機領先幾代,就比如說如今仍被使用的驍龍653處理器,它仍采用的是28nm工藝,而如今旗艦級所搭載的驍龍835工藝已經演進到了10nm。
這使得旗艦手機用有了更好的功耗、發熱控制以及性能。
另一方面,手機處理器的強弱也并不是由核心數決定。
最好的例子就是高通去年主推的驍龍820芯片,雖然是四核心,但是仍比聯發科的8、10核心處理器好用,更不要提低端機上的八核處理器了。
而且,旗艦處理器所帶來的優勢遠不止于此,在影響拍照的ISP、可以降低功耗的DSP、內存支持、閃存支持上,高端機采用的旗艦處理器也要更具優勢。
正是因為這個,即使同樣使用4GB內存核64GB存儲,旗艦手機的UFS存儲以及LPDDR4內存也可以為它帶來更快的速度核更好的體驗。
2.相機:千元機把雙攝當噱頭,高端機把雙攝當突破
手機的拍照如今也成了千元手機拿來“抗衡”旗艦的點。如今無論是高端手機還是千元機,攝像頭上往往都會用12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甚至連雙攝的概念也拿來做賣點。
不過我們要知道,和處理器相似,旗艦機上面的攝像頭也遠遠比千元機更為出色。
這部分,我們拿最近比較火的兩款小米產品為例——小米6和小米5X,兩款產品都采用了廣角+長焦的雙攝方案,甚至就連主攝像頭傳感器都同為索尼IMX386。
這讓很多人都以為,小米良心到在千元機上用了一套旗艦機的攝像頭,我最開始都被唬住了,直到看到實際參數——
↑↑↑小米6雙攝參數
↑↑↑小米5X雙攝參數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除了主攝像頭都采用了1.25μm的索尼IMX386傳感器之外,兩款產品的光圈、等效焦距都有差異,最重要的是小米一直引以為傲的四軸防抖也在千元機上被閹割了。
總的來說,旗艦手機所采用的攝像頭傳感器一定擁有更加出色的性能:比如說更大的光圈、更大的單位像素面積、以及光學防抖等等,加上旗艦處理器上的ISP優勢,至少幾年之內,千元機想要在拍照上追趕上旗艦,基本是不可能的。
3.顯示屏:千元機玩大屏、1080P,旗艦機玩曲面屏、全面屏
顯示屏的差異就更加明顯了。如今,高端機越來越多的開始使用曲面屏和全面屏。
不僅如此,旗艦手機顯示屏的在亮度可調節范圍、色域、貼合工藝、面板透光率、保護玻璃選擇上都要更加優秀。
而如今的千元機,更多的仍然在主打大屏和高清等特性,雖然說在屏幕尺寸甚至分辨率上千元機已經可以逼近旗艦手機了,但上面所提到的其他參數,就沒辦法進一步接近了。
4.機身材質:千元機逐漸接近旗艦,旗艦卻已經開始探索新工藝
機身材質上,如今千元機的確在向旗艦手機靠攏,比如說一體化金屬機身就已經開始在千元手機上出現。
不過,曲面玻璃等特殊工藝還是讓二者有了明顯的差距,比如說小米6的亮銀探索版,這樣的工藝估計在3年內都不會在千元機上看到。
5.特色功能:千元機在滿足用戶的基本訴求,高端機在延展手機的用途
不止于此,高端旗艦手機和千元手機在功能趨向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般來講,千元機往往更加趨向于實用:所以說大電池長續航、多彩設計、功能全面無明顯短板往往會成為千元機的標簽。
而高端機在做到這些的同時,會更多的考慮美觀、獨特性等問題。所以說,如今的旗艦手機外觀設計往往更加時尚、甚至可以說有藝術感。
而在功能上,諸如快充、虹膜識別、活體指紋、全面屏、副屏、模塊化、NFC等一系列新奇功能也都是高端機所獨有的。
所以說,選購手機時我們往往不必在千元機和高端手機之間糾結:更高的價格往往意味著它有更高的附加價值,如果你追求性價比,那么就選擇千元機,如果你想要個性、想要更出色的體驗,那么選擇高端旗艦準沒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