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就開始接觸液晶類顯示產品的讀者,比如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那么一定對液晶類顯示產品的漏光現象深惡痛絕,甚至當時買顯示器和電視產品首先考慮的就是漏光嚴不嚴重,因為漏光現象看上去確實非常“辣眼睛”。
大概哦那個2008年開始,無論是液晶顯示器還是液晶電視,市場上出現一種叫做“動態對比度”的概念,而傳統意義上的對比度則被被迫變成“靜態對比度”,非常有意思。原本我們對液晶類顯示產品的對比度理解是1000:1左右(最初甚至從300:1開始),而動態對比度從直接亮出10000:1(十萬比一)甚至1000000:1(百萬比一),直接把消費者嚇蠢。
動態對比度是一項很討巧的技術,檢測到畫面比較昏暗時自動降低背光燈管的電流,進而讓畫面黑的更徹底,尤其是純黑畫面下,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漏光現象。可是,一旦畫面需要點亮,液晶類顯示產品的“動態對比度”立刻露陷,液晶類顯示產品的四角“辣眼睛”的漏光現象令人感動。
綜上所述,動態對比度發展至今,畫質提升基本上毫無貢獻,明暗切換時肉眼能感知的漸變體驗更是糟糕透頂,可以說這項技術是徹頭徹尾的大忽悠。可是,這項對消費者毫無意義的技術對于電視廠商卻非常有意義,非常諷刺……
電視動態對比度為何不能關閉?
早些年,為了謀求利潤,支持動態對比度的液晶顯示類產品售價會高一些,以突顯這項技術的價值。隨著液晶技術的不斷成熟,動態對比度已經在液晶類顯示產品上泛濫成災,直至不再被消費者所關注(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液晶技術本身不能發光,顯示畫面需通過背光系統來實現,早期是CCFL背光系統,現在則是WLED背光系統,高端量子點則是QD LED背光系統,但無論哪一種背光,液晶類顯示產品均一定(100%)會出現漏光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動態對比度對于廠商們就變得非常有意義,因為這項幾乎沒有成本的技術可以大大降低液晶顯示類產品的研發成本。
漏光控制是非常困難的技術,頂級EIZO/NEC/三菱等專業顯示器廠商,為了努力控制液晶顯示器的漏光,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在電路板的研究上,所采用的液晶面板甚至需要和液晶面板廠進行定制,只有這樣才能稍微控制好專業級液晶顯示器的漏光問題。
換句話說,想要控制好液晶顯示類產品的漏光,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但是,有了動態對比度,廠商們就可以討巧的避免純黑畫面時的漏光問題。ZOL電視頻道大量的實測發現,很多電視品牌,尤其是互聯網電視品牌,動態對比度其實是不能完全關閉的,系統設置里即便選擇關閉動態對比度,實際上并沒有完全關閉,只是關閉50%左右,為什么?
因為完全關閉動態對比度,漏光將完全暴露,這對于媒體評價產品非常不利。動態對比度,畫質毫無提升,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節約廠商們的研發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