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剁手意猶未盡,雙12已經(jīng)來到眼前。錯過雙11的換機潮的童鞋大可不必扼腕,雙12才是今年換機的最好時機。
從時間點上來看,雙12恰逢年底最后一個月,蘋果、安卓兩大陣營的頂級旗艦均已悉數(shù)登場,可選擇性要大大豐富。加上手機廠商年底沖銷量,之前缺貨的熱門機型也紛紛選擇在雙12當天現(xiàn)貨供貨,而且線上、線下促銷力度空前,基本想買的手機都能如愿買到,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機型選擇以及性價比的綜合衡量了。
隨著消費升級,國人購買力得到了空前增強,加之國產品牌產品競爭力的大躍進,用戶對國產手機的消費觀念也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以往國產手機賣3000都覺得太貴,難以接受,似乎買高端機只能局限于蘋果、三星,但如今購買一款4000元以上的國產旗艦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高端階層消費者的選擇,比如華為就是典型的代表。而縱觀國內手機市場,也只有華為能站穩(wěn)4000元以上價位,直接和蘋果、三星相抗衡。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預算4千以上,到底該買蘋果、三星還是華為,具體機型又該怎樣選擇呢?可能有人會說,一分價錢一分貨,誰貴買誰唄。其實不然,在旗艦機利潤優(yōu)先、品牌溢價等因素的驅使下,貴的并不一定最好,產品力才是我們購機的第一選擇。
下面,我們就挑選蘋果、三星、華為三大品牌旗下最具代表性的機型進行盤點,到底該賣誰,相信各位心里自然都會有答案。
以4000元價位為分水嶺,蘋果iPhone 8 Plus、iPhone X;三星Note 8、S8/S8+;華為Mate 10、Mate 10 Pro是目前最為熱銷的幾款主流旗艦機。ps.為了方便大家購買,這里僅討論國內能買到的旗艦機型,海外銷售的這里不做討論。
售價比拼:5千和1萬到底差在哪兒?這才是真相
iPhone 8 Plus首發(fā)定價為64GB 6688元,256GB 7988元。不過受制于自家的iPhone X,以及ID設計的陳舊,該機開賣當天就已經(jīng)破發(fā),目前第三方渠道的優(yōu)惠幅度不小,有些渠道已經(jīng)降價高達千元。
iPhone X 64GB官價8388元,256GB則高達9688元,接近萬元的定價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貴的iPhone。作為iPhone誕生十周年的紀念作品,蘋果拿出了久違的創(chuàng)新力,但售價也十分感人。隨著供貨量的不斷增多,一些渠道價格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松動。
在產品排兵布陣上,三星今年依然延續(xù)了“雙子星”戰(zhàn)略來對抗蘋果。S8 4GB+64GB 5688元,S8+ 4GB+64GB 6188元,S8+ 4GB+128GB 6988元,主打iPhone 8 Plus;Note 8則直接將iPhone X作為目標競爭對手,售價也與之看起,6GB+64GB 6988元,6GB+128GB 7388元,6GB+256GB 7988元。
華為Mate 10、Mate 10 Pro售價相對更為“親民”。華為Mate 10 4GB+64GB 3899元,6GB+128GB 4499元;華為Mate 10 Pro 6GB+64GB 4899元,6GB+128GB 5399元。
從售價對比來看,蘋果>三星>華為。事實上,廠商的定價策略一方面是由于品牌溢價,另一方面則主要取決于利潤占比。前不久,知名統(tǒng)計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業(yè)利潤總額為121.1億美元,僅蘋果一家就拿走了84.4%,三星則瓜分了12.9%,二者合計占比高達90%。
外觀及工業(yè)設計:高屏占比成主流 大電池是王道
毫無疑問,“全面屏”已經(jīng)成為2017年智能手機的關鍵詞。
除了iPhone 8 Plus之外,iPhone X、三星Note 8、S8/S8+、華為Mate 10、Mate 10 Pro的屏占比都在80%上,略有差別,但相差不大。
在設計思路上,iPhone X明顯更標新立異,“劉海”異形屏的設計對于有強迫癥的用戶來說,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三星Note 8、S8/S8+、華為Mate 10、Mate 10 Pro更為符合主流審美。
不過,在人體工學方面,三星Note 8、S8/S8+的背部指紋設計略有槽點,從網(wǎng)友的反饋來看,尺寸過小以及離后置鏡頭太近(容易弄臟鏡頭)有些影響用戶體驗。從筆者的實際體驗來看,華為Mate 10的前置指紋,以及華為Mate 10 Pro的后置指紋(在后置鏡頭下方)更為合理,也更加易用。
此外,在電池以及續(xù)航環(huán)節(jié),華為Mate 10、Mate 10 Pro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盡管二者機身厚度分別之后只有8.2mm、7.9mm,但依然內置了4000mAh容量大電池。作為對比,三星Note 8為3300mAh,S8/S8+分別為3000mAh、3500mAh,iPhone 8 Plus、iPhone X分別為2675mAh、2716mAh,差距較為明顯。而且在外媒實測中,華為Mate 10系列也成為目前續(xù)航最好的旗艦機,沒有之一。
解鎖方式對比:人臉/指紋/虹膜并存 誰更安全誰更好用?
隨著全面屏的到來,智能的手機解鎖方式也隨之迎來變革。其中,蘋果最為激進,在iPhone X上直接取消了Touch ID,將Face ID作為手機解鎖唯一方式;三星最追求大而全,不僅有指紋,還有虹膜和2D人臉識別。華為則堅持使用指紋,正面和背部都有。
盡管蘋果官方表示,F(xiàn)ace ID要比Touch ID更加安全,但從外媒的實測反饋來看,F(xiàn)ace ID依然可以被雙胞胎以及特制的面具騙過,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有很大安全隱患。而且存在一些不可否認的痛點,比如當iPhone X平放在桌面、床上,你不得不將手機拿起來才能解鎖,Touch ID則不受限制。
而且,iPhone X對著臉解鎖之后,需要上劃鎖屏界面,才能進入主界面,略顯繁瑣,沒有指紋便捷。
三星的面部識別基于前置攝像頭和2D算法,安全性較低,遠不如Face ID。而虹膜識別的適用范圍較差的,舉個例子,不戴眼鏡錄入,戴上眼鏡就無法識別。兩項都不實用,所以三星Note 8、S8/S8+即便同時配備了人臉和虹膜,依然不敢去掉指紋。
所以,在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指紋的安全性和易用性依然不可替代,從實用角度來說,指紋識別>Face ID>虹膜識別。
拍照素質PK:均為一線水準 雙f/1.6光圈、AI場景識別更有特色
鏡頭規(guī)格方面,iPhone 8 Plus搭載了1200萬像素廣角(f/1.8)+1200萬像素長焦(f/2.8)鏡頭;iPhone X為1200萬像素廣角(f/1.8)+1200萬像素長焦(f/2.4)鏡頭。
三星Note 8為1200萬像素廣角(f/1.7)+1200萬像素(f/2.4);三星S8、S8+為1200萬像素單攝,f/1.7光圈。
華為Mate 10、Mate 10 Pro搭載新一代徠卡雙攝,由2000萬像素黑白+1200萬像素彩色(雙f/1.6)鏡頭。上述手機均支持OIS光學防抖。
從鏡頭規(guī)格來看,iPhone 8 Plus、iPhone X、三星Note 8三款手機比較接近,都是雙1200萬像素的廣角+長焦方案,而且鏡頭光圈大小也類似。三星S8采用的是1200萬像素單攝,與三星Note 8的主攝像頭一樣,理論上與三星Note 8拍照素質接近,但綜合水準不如三星Note 8。
而華為Mate 10系列配備了2000萬像素黑白+1200萬像素彩色新一代徠卡雙攝,在解析力上更勝一籌。同時,提供了罕見的雙f/1.6大光圈。
眾所周知,光圈越大獲得的進光量越大,尤其在低光環(huán)境下對拍照大有裨益。同時,更大的光圈有助于人像拍照虛化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麒麟970的AI性能,華為Mate 10、Mate 10 Pro在拍照時能夠實時智能識別13種拍照場景,然后通過AI算法自動設定適合場景的拍照參數(shù)以及優(yōu)化方案,減少了用戶的拍照學習成本,對于不熟悉拍照的消費者來說,不用手動調節(jié)參數(shù)也能出好片。這一點相對iPhone 8 Plus、iPhone X、三星Note 8、S8/S8+,是一大優(yōu)勢。
綜合來說,幾款手機均為一線水準,各有所長。華為Mate 10系列的雙f/1.6大光圈以及AI智能場景識別,更有特色。
核心配置和系統(tǒng):三大旗艦平臺加持 用戶體驗為王
從核心配置來看,iPhone 8 Plus/iPhone X搭載的蘋果A11,三星Note 8、S8/S8+搭載驍龍835、華為Mate 10、Mate 10 Pro搭載的麒麟970是目前移動芯片領域最頂級的三大平臺。
參數(shù)方方面,蘋果A11搭載了64位ARMv8-A架構的6核CPU,其中包括2個名為Monsoon的性能核新和4個名為Mistral的能效核心。
驍龍835采用10nm八核心設計,Kryo280架構,包括4顆2.35Ghz大核心、4顆1.9GHz小核心,GPU為Adreno 540。
麒麟同樣則采用10nm工藝,八核心設計(4xA73 2.4GHz+4xA53 1.8GHz),GPU從原來的Mali-G71升級到Mali-G72,核心數(shù)量也從8核變成了12核。其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的55億顆,是三款處理器中規(guī)模最大的。此外,麒麟970首次在硬件底層集成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單元NP),并且和CPU、GPU、DSP組成了創(chuàng)新的HiAI人工智能架構,AI性能密度遠高于CPU和GPU。
在絕對性能上,三大平臺實力毋庸置疑,但在配套系統(tǒng)的優(yōu)化上有所差別,而系統(tǒng)的好用不好用,直接決定了用戶體驗。
其中,iPhone 8 Plus、iPhone X運行的是最新的iOS 11系統(tǒng)。相比iOS 10,iOS 11的UI和細節(jié)進行優(yōu)化,并增加了很多本地化功能,更加人性化,對國內用戶更加友好。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以往以穩(wěn)定著稱的iOS系統(tǒng),也開始頻繁出現(xiàn)Bug,Beta版推送和Bug修復次數(shù)明顯增多,算是有利有弊。
而三星的系統(tǒng)、軟件優(yōu)化是其短板,和國產手機品牌有較大差距。三星Note 8、S8/S8+用上了全新Samsung Experience 8.5定制系統(tǒng),綜合體驗有了明顯改進,但依然難稱得上一流水準,長久使用之后系統(tǒng)卡頓是其最大痛點,依然有待改進。
華為早期的EMUI用戶體驗欠佳,但從EMUI 5.0之后有了質的飛躍。從這一版系統(tǒng)開始,系統(tǒng)UI界面和交互全部重新設計,尤其加入了智能學習加速,可流暢使用18個月而不卡頓,解決了安卓最頭疼長久使用卡頓的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款商用Android 8.0的手機,華為Mate 10系列搭載的EMUI 8.0在用戶體驗方面進一步優(yōu)化,并增加了諸多人性化功能,重點是對人工智能的支持,比如更智能的語音服務,AI隨行翻譯功能,支持離線翻譯和即拍即譯,同時進一步解決安卓系統(tǒng)卡頓的頑疾,讓手機500天長久使用不卡。
總結:
三年前,你很想象國產手機能站在4000元以上高端細分市場,和蘋果、三星競爭。從產品力來看,華為Mate 10系列已經(jīng)擁有和蘋果、三星最強旗艦PK的資本。
綜合評判,上述主流熱銷旗艦機中,只有iPhone 8 Plus還在延用iPhone 6時代的ID設計,其余機型都在向高屏占比進化。可以預見,2018年全面屏手機的將真正走向普及,傳統(tǒng)大腦門,長下巴的ID必將被淘汰。
所以,基于此判斷,iPhone 8 Plus已經(jīng)不再符合2017年底一款主流旗艦機應有的工業(yè)設計。除非你是真果粉,對iPhone X售價難以接受,否則這里不做推薦。
在標新立異和技術前瞻上,iPhone X做到了蘋果十周年紀念版應有的水準,創(chuàng)新力和產品力毋庸置疑。不過,“劉海”異形屏對于強迫癥患者接受成本較高,完全拋棄指紋僅保留人臉識別的做法,對習慣于指紋的用戶來說也是一種考驗。此外,iPhone的固有痛點——續(xù)航依然沒有得到改善。當然,如果你對近萬元的售價不敏感,大可不用考慮這些,買買買即可。
三星Note 8、S8/S8+“雙子星”依然是三星風格的集大成之作,配置、拍照都延續(xù)了安卓手機一線水平,強大依舊。不過,遭遇Note 7滑鐵盧之后,三星明顯更加謹慎,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有些縮手縮腳,更像是例行升級,而且系統(tǒng)優(yōu)化、續(xù)航、人性化功能上有所欠缺。加上其較高的定價,性價比難言心動。若第三方渠道價格有較高降幅的話,可以考慮入手。
華為Mate 10、Mate 10 Pro是華終端在Mate 8、Mate 9兩代產品的不斷積累和打磨之后的結晶,如果說Mate 8開啟了國產高端智能機的大門,Mate 9跨過了門檻,Mate 10系列則是真正站到門里的那一款,無論麒麟970+EMUI 8.0的用戶體驗,還是徠卡雙攝的拍照功力,華為Mate 10都是目前國產手機的最高水準。
在品牌溢價能力上,華為和蘋果、三星還有差距。但產品力上,華為Mate 10、Mate 10 Pro的實力已經(jīng)展露無疑,結合其售價綜合考量,值得推薦。
目前,無論線上、線下,華為Mate 10系列的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熱度可見一斑。也希望華為能盡快提升產能,盡快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