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視網(300104.SZ)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申請短期流動資金貸款9000萬元,由其全資子公司樂視網(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公告還稱,截至目前,樂視網CEO賈躍亭已經質押了手中近八成股票,以獲得更多流動資金。
從樂視網2010年8月12日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算起,短短數年內,在其善于“講故事”聞名于A股同時,其2012年財報顯示,2011年4月至今年6月5日,其股本也從當時的1億股飆至7.942億股。
一位投資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按照未到50%的凈利潤增長率來看,樂視網股份擴張過猛。
而據本報記者對其歷次財務報表的梳理,樂視網賬面上的財務緊張一直存在。僅以2011年為例,其第三季度財報披露,樂視網已累計使用當時IPO時所募集資金5.95億,為募集總資金的87.3%。其中的3.8億元“狂燒”在版權購買、服務器存儲設備、影視制作等。
至今年第一季度,樂視網應收賬款大幅攀升,凈增1.82億元,長期貸款當期增加1.8億元,與應收賬款增量基本相若,而其資產負債率在今年3月則達到60%,相較于2007年7%來說,如今的業務擴張大大依賴于資金的墊付。
截至目前,樂視網總經理賈躍亭所持有的1.96億股中已經質押了1.5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高達36.34%,而此前,這樣的質押已經發生了9次。
矛盾的是,在其層出不窮的各種“故事”中,其股價在A股中節節攀升、屢創新高的表現,并未與財報相一致。
■頗具爭議的“妖股”
2012年,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人民幣,歸屬于其股東的凈利潤1.9億人民幣。而其同業對手優酷土豆(下稱“優土”)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綜合凈虧損額為人民幣2.325億元(約合3740萬美元)
其實,早在2007年,當其余的視頻網站還在虧錢,樂視網便宣布盈利。2007年至2009年,其收入從3691萬元增長至1.46億元;凈利潤從1469萬元增長到4447萬元,增長203%。
2008年樂視首獲北京匯金立方、深圳創新投資(下稱“深創投”)、深圳南海成長精選創投聯合注資5280萬元,這是樂視迄今獲得的唯一一次私募股權基金。
2010年,樂視網上市,共募6.8億元,超募4.2億元。
注冊資本僅5000萬元的匯金立方第一次現身資本市場就是在2008年7月28日,當天匯金立方母公司匯金立方投資管理中心向樂視增資2000萬元,
持股6.06%(454.4萬股)。有媒體稱,按照兩年后的股價,2000萬增值11倍,達2.27億元。
本報記者多次來到匯金立方位于海淀一處商務樓的辦公處,均見該公司前臺無人,里面只有少數幾位行政人員辦公,回應稱“領導一直不在”。
而隨著樂視網股價的飆升,加之此前3次的轉增擴股,是否會在股權解禁后發生“不斷擴股—拉高—高管套現”的情形,也飽受投資者質疑。
今年2月1日,董事劉綱(深創投派出代表)、監事唐富文(匯金立方派出代表)、賈躍芳(賈躍亭姐姐)離職,2012年年報顯示,賈躍芳持有限售股2633.4萬股,解禁時間為2013年8月12日。
北京一家媒體援引證監會《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稱:“上市公司高管每年的減持量,不應超過持股數的25%,但如果高管辭去職務不再任職后,將不再受到每年只能減持25%的約束。”
“離任6個月至12個月內,其可減持所持股份總數的50%,12個月之后,剩余股份可以一次性減持完畢。賈躍芳在解禁期到來前6個月離任,是否為拋售股票進行的鋪墊呢?”上述媒體質疑稱。
樂視網COO劉宏的解釋則是“任期到了”。“首先他們不是高管, 其次,如果高管要套現,前兩年就可以減持非限售股,事實上至今沒有一名高管減持。”劉宏說。
劉綱對本報記者說,2008年的時候其他燒錢的視頻網站“投資價格很高”,當時樂視一直沒有找到別的私募機構,于是談了下來。
而之后,樂視成為深創投近年來股份收益最高的股票之一,“高達六七十倍”。劉綱稱,目前已將近減持完,為正常減持。但仍擁有樂視幾百萬流通股,“說明很看好”。
2012年財報顯示,樂視的股本擴張速度尤為迅速。從2011年4月至今,已通過三輪轉增,將1億股擴張至7.9億。去年這個時間,樂視總股本已至4.18億股。去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4億元,前年為1.31億元。
去年年底至今,樂視網股價從13.91元一路飆升,今年6月17日最高摸至29.86元,總市值已超過220億元。相比之下,在美上市的優土市值只有33.61億美元(人民幣206.03億元),如此,樂視網市值超過了國內第一視頻網站優土。
今年5月22日,在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之后,樂視網在證監會的要求下發公告,向投資者警示投資風險。
而人民網6月24日的報道則將支撐樂視網股價強勁走勢歸因于去年底以來頻頻爆出的“利好”消息——2012年11月,
樂視宣布,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完成對樂視致新的投資;接著宣布與CNTV就視頻內容等展開深入合作;2013年3月,樂視稱與富士康達成戰略合作,由富士康為樂視的硬件產品代工等。
■“僅憑關系能做那么大嗎”
事實上,樂視從來沒有擺脫過賬面上的財務緊張。僅上市一年后,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披露,樂視已累計使用當時IPO時所募集資金5.95億元,為募集總資金的87.3%。其中的3.8億元“狂燒”在版權購買、服務器存儲設備、影視制作等。
在資本的高速公路上,樂視進行著忽進忽出的驚險游戲。很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樂視的“玩法”:版權的投資回報是一個鏈狀的持續過程,當時一旦某個節點資金出現障礙,版權投資將隨時會成為一顆地雷。
今年第一季度,樂視應收賬款大幅攀升,凈增1.82億元,長期貸款當期增加1.8億元,與應收賬款增量基本相若。另外,樂視的資產負債率在今年3月達到60%,相較于2007年的7%來說,如今的業務擴張大大依賴于資金的墊付。
“目前創業板再融資政策沒有再公布,但是競爭對手都是好多輪融資,優土上市后半年就增發了第二輪。如果不需要花錢,根本就不需要上市。”劉宏說。
樂視的野心不是在眾多視頻網站中拔得頭籌, 而是一個基于云視頻平臺的生態系統。 “這個平臺不僅為樂視服務,還要讓有視頻需要的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將視頻通過這個平臺來傳輸,到達用戶端。”劉宏說。
為此,樂視買了2T的總帶寬,并在全國建有超過200個CDN節點,而優酷也僅有30個。當樂視在全面布局“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垂直產業鏈時,一方面在探索多元化創收模式,一方面也付出巨額成本。
上周末,樂視公告將向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申請短期流動資金貸款9000萬,由全資子公司樂視網(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險。截至目前,賈躍亭已經質押了手中近八成股票。
其實,自2011年7月以來,賈躍亭已經9次質押手中股票,目前他所持有的1.96億股中已經質押1.5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36.34%。
現金流捉襟見肘、同行眾目睽睽,樂視網畢竟總能在互聯網發展的諸多節點上完成獨到的謀篇布局:第一個擁有自制劇、第一個在創業板上市、第一個推出互聯網電視……
而回到樂視網究竟是否一個“資源型的公司”本身,一位企業內部人員如此回應本報記者:“第一,在中國誰沒有關系;第二,在中國做成功的企業誰沒有關系;第三,那些有關系的難道真能僅憑關系就把企業做那么大嗎?”
■“超級電視”與牌照疑問
6月19日,150多家京城媒體被邀請至朝陽門一家豪華酒店參加午宴,見證樂視網樂視TV超級電視全球預約啟動儀式。一度甚囂塵上的“全國乃至全球首家視頻網站推出智能電視一體機”的消息成為現實。
樂視網內部人員告訴本報記者,最近賈躍亭的辦公室里放了三臺電視樣機,他每天的工作變成了看電視、抓毛病,“連支架角度舒不舒服都要管。”
時間回到去年9月19日,那是賈躍亭第一次宣布樂視要進軍智能電視市場,賈躍亭將那場發布會定名為“顛覆日”,而當時在場的易觀國際IT分析師張颿向本報記者回憶,那是一場并不成功的發布會,以PPT演講貫穿始終,場下應聲寥寥,“顛覆什么沒有說清,除了概念就沒有別的東西”。
而今年5月7日,在北京的M空間(原五棵松體育館訓練館),賈躍亭再次站到前臺,這次他帶來了產品。創新工場李開復、富士康副總裁戴正吳、高通高級副總裁王翔和夏普時代SDP副社長三原一郎等一眾產業鏈上下游的大佬也到場幫忙“站臺”。
6月19日當天,樂視TV對超級電視預約過程進行了直播,僅一個小時,大屏上的網絡預訂數就滾動至13991臺,對只準備了首批2萬臺產品的樂視網來說,這個數字接近一個滿意的答案。 而全國根據奧維咨詢(AVC)數據,2013年1月~4月份,60英寸大屏電視的總銷量也就12.8萬臺。
為了節省中間營銷成本,樂視TV采取以用戶為主導的“CP2C”眾籌營銷模式(customer planning to customer,消費者發起訂購邀約以及提出一些需求給廠家)。
根據對實際產能和市場反饋的再判斷,樂視網選擇訂單驅動式供應,將電視機全流程直達用戶。在這種情況下,超級電視定價更是逆市走低,X60基本型只售6999元+490(會員費),這讓業界紛紛猜測樂視的用意。但樂視網透露,超級電視不靠硬件盈利,靠出售內容和增值服務。
“如果玩概念的話,當時的康佳、TCL、創維、夏普他們都已經有智能電視產品,再用這個概念來炒沒什么意義,到底能不能量產都是一個未知數。”互聯網評論人士賈敬華對此表示不屑。他告訴本報記者,雖然目前跨界概念很火,但是樂視網在家電行業并不具備經驗優勢。
業界的不看好緣于智能電視市場本身的低迷,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的調研報告稱,2012年全國智能電視銷量雖然突破800萬臺,而平均激活率只有27.5%。
而在樂視之前的試水者有索尼、谷歌、盛大,甚至蘋果也短期內推出過Apple TV,但全因政策門檻或市場遇冷而折戟,樂視的“高調”一方面讓互聯網同行蠢蠢欲動,另一方面又在揣測其背后“政策的眷顧”。
另據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業內稱181號文),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需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機構設立的合法內容服務平臺。
而目前通過廣電總局驗收的平臺只有7家,分別是: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湖南廣電以及央廣廣播電視網絡臺。
去年11月,小米手機生產的“盒子”就吃過政策的虧而遭廣電總局叫停整頓。這款去年夏天推出的電視機頂盒,雖然與牌照方杭州華數對接,但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互聯網視頻網站的版權內容均可直接向用戶提供。
經過整頓后的小米盒子于今年1月與CNTV合作對接。據小米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由于嚴格的管控門檻,之前的小米盒子只是一個“空盒子”,如今由于與CNTV播控平臺合作,就更不能再在界面上明目張膽地擺放其他視頻內容入口,“除非進行越獄”。
181號文規定,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終端產品與平臺之間是完全綁定的關系,集成平臺對終端產品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唯一性。
“而樂視可以在操作界面上顯示樂視store內容,并隨時與官方網站同步內容,這就讓人覺得很難理解。”上述人士稱。
而在2011年,樂視網曾因自制欄目《魅力研習社》宣傳片里大尺度暴露鏡頭而被指“低俗”,為此樂視曾發表聲明稱所采購的版權內容及自制節目,均須經過多道嚴格的內部審查程序才能上線。
廣電總局對視聽內容按照手機、PC和電視終端分別核發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2008年新規規定只有國有控股網站才有資質領證,并對之前還未取證的主流視頻網站一次性發證。“但樂視2005年就拿到了牌照,是最早的5家之一,手機終端也順便拿了,現在也是唯一一家。”劉宏告訴本報記者。
■發家 “疑云”
從2004年創立、2008年募得第一筆風投、2010年成為國內首家通過IPO的上市公司,再至近期超級電視發布,樂視網背對著與同類視頻網站相比“格調不高”的評價,闖過了道道政策關并在各個時期“爭取第一”,引來外界眾多揣測和聯想。
2010年6月,當行業排名遠不顯赫的樂視網以“首家在國內上市的視頻網站”身份登陸創業板,以超過發行價60%,近47元的價格首發,卻一度被業內貶為“創業板和視頻業的恥辱”。
其時,出生自山西運城市的賈躍亭被訛傳為“山西煤老板”、“紅頂商人”,直至最近才被澄清來自一個教師家庭。在樂視員工眼里,這仍是一個“屌絲的創業公司”,所以無暇理會外界的質疑。
樂視網位于北京CBD區東方梅地亞的總部并不堂皇,“120平方米57個人辦公”。今年年初,樂視搬進東四環的宏城鑫泰大廈,賈躍亭名下所有子公司方才聚首,幾乎占據了整座樓。很多樓層仍在裝修,甚至不見公司Logo,一派草莽氣。
不同于其他知名網站的大佬常出沒于報端,賈躍亭和樂視始終給人以戴著面紗的感覺,這跟其不同尋常的另類發家路不無關系。
賈躍亭原本只是山西運城垣曲縣地方稅務局的一名網管,剛工作一年便下海,經親戚介紹他做起電信運營商基站蓄電池生意,很快在山西注冊了自己的西貝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轉做室外網絡覆蓋。2003年,不滿現狀的賈躍亭只身帶著司機來北京創業,將西貝爾更名為西伯爾。這家公司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
當時,劉宏尚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任記者,專跑電信口,同是1973年出生的兩人結識后開始“吃住一起”,共同創業,當時兩人瞄準了手機流媒體業務。2003年底,北京西伯爾成立無線星空事業部,成為中國首家手機視頻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
“當時聯通的手機電視整個系統、內容播控平臺是我們幫助建立的,在這塊是獨家合作。”劉宏告訴記者。
2003年正值3G牌照發放的時期,但卻遲遲沒有下來。 2004年賈躍亭立馬轉向PC端,將事業部分離,成立樂視移動傳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樂視網前身)。
早期為手機運營商建立視頻業務,讓樂視觸覺到內容和版權的潛在價值,為其今后的發展脈絡定下主調,也注定了不會走優酷、土豆之類的UGC(用戶上傳內容)燒錢之路。
樂視網創立之初通過西伯爾的PDA門戶合作取得收入,2006年該筆收入為900萬元,2007年達到1110萬元。而這些錢基本上以歸還借款的名義返還給西伯爾科技。“我們完全靠自有資金維持。”劉宏說。
要將流量變現,就需做會員收費制,而長宜之計就是買正版,正版加付費,成為樂視網的獨特生態。直至2008年到2011年,一部電視劇的版權價格從十幾萬升至幾百萬,樂視嘗盡了“版權紅利”的甜頭。
一位內部人士如此解釋樂視的“無心插柳”:“當時版權不但不值錢,一買就是5年、7年甚至永久。這些版權都是包括三屏、PC屏、手機和電視,買的時候是手機端,但分銷出去的都是PC端。”
2011年的樂視已秘而不宣地囤積了9萬集電視劇、5000部電影的正版版權。2007年,樂視的版權資產僅187萬,2011年升至8.54億,4年增長了450倍,當反盜版漸漸成為業內共識,賈躍亭卻已然制定“版權分銷”的新行規。
當主頁還充斥著不甚入流的自制節目,視覺風格更新緩慢,卻在另一邊用線下的思維撈取版權紅利,樂視被同行詬病為圈錢的“二道販子”。2011年,百度、PPTV、優酷、搜狐和迅雷這五個主要客戶貢獻了62%的版權分銷業務收入,占樂視總收入37%。
而在版權價值認定上,樂視網對無形資產的直線攤銷方式也存在著爭議。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直線攤銷能讓報表變得漂亮,但這種方式不能體現網站的真實運營狀況。目前,之所以造成很多公司敢于重金買劇推高版權泡沫,直線攤銷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也是如此,一些同類公司已經做出改變。例如2011年,當時還未與土豆網合并的優酷在第一季財報業績說明會上便宣布,將版權成本由此前的直線攤銷改為加速攤銷。
“樂視不是一個真正在做視頻網站的同行,更像是我們的一個上游B2B企業,如果它是像優酷土豆這樣的競爭對手,我們就不會輕易接茬了。”一位愛奇藝的公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2011年,樂視的收入中版權分銷占3.56億元,占總收入59%;2012年版權分銷收入為5.55億元,占總收入47%。
同年飆升的還有高清視頻付費收入,2007年還在3158萬,而2011年達到1.21億元, 月度活躍付費用戶已達70萬人次。而形成對比的是,優酷CFO在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表示,用戶付費訂閱收入還不到1%。
因為這個緣故,樂視曾被質疑在用戶收費上虛報。而劉宏對本報記者解釋,最早的視頻網站就是以VOD(長視頻點播)模式起家,而不是優土的UGC模式。“我們和各個運營商合作,每個月和帶寬綁定推出視頻包月服務,最終與運營商分成。”
(作者:王丹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