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是種微博病

科技評論1,363閱讀模式

瀏覽微博里各種言論,發現許多言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愛用全稱判斷,愛走極端,喜歡刻意將一個觀點說得非常犀利。比如,如今寫繁體字和認繁體字的人越來越少了,就有一個藝人在微博里充滿憤慨地批評:“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一個并非研究漢字的人,在關于漢字判斷上本應謹慎、克制些,別滿嘴跑火車,可這位先生竟毫不謙虛地上升到了“華夏文明已死”的層次,讓人瞠目結舌。
在我看來,寫不寫繁體字,無關文明,有關方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寫法,干嗎非用前代的器物束縛后代人。孔乙己知道“茴”字的六種寫法,他就代表了華夏文明了嗎?還不是成為被人嘲弄的對象。華夏文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日日新”的生命力,今天其實已少有“筆者”(用筆寫字的人),而多是“鍵人”(在電腦鍵盤上打字),卻改變不了我們華夏子孫的文化DNA。不能將華夏文明偷換和簡化為繁體字,有華夏人在,華夏文明就死不了。
我理解,這位藝人的觀點可能并沒有這么極端,也不至于會蠢到將華夏文明和繁體字簡單掛鉤,現實中與人交流時他絕不會作這么極端的判斷,可他是在微博里這么說的。微博似乎非常流行這種“什么什么已死”的極端、全稱且聳人聽聞的驚悚性判斷。 其實,這位藝人只是想批判一下如今一些年輕人不識繁體字,而許多文明都蘊藏于繁體字中,這種對繁體字的陌生會割斷我們與祖先的文化血脈,導致文明的傳承出現問題——看,如果像我們這樣表述,就不會引起爭議了,因為下判斷時都很謹慎,都有余地和限定,而沒有用全稱和斷語。
可如果這么表達,在微博上就很難引起關注,所以網絡流行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必須走極端,必須用驚悚的判斷,必須用誘人的比喻,你得用“史上最美”甚至“宇宙最美”才能讓已經有了審美疲勞的人抬一下眼皮,你得用“什么什么已死”才顯得你的判斷“高端大氣上檔次”。發生一起違法亂紀事件,你得說“法治已死”才吸引眼球;一個孩子犯錯誤了,你得用“90后如何如何”才顯認識深刻。這位藝人其實也就是對“年輕人不認繁體字”不滿,這種問題批判表現在微博上,就成了“華夏文明已死”。
不僅藝人,一些專家也是如此,現實中還算嚴謹,一上微博就滿嘴跑火車,迎合圍觀者的消費快感而說很多“逞口舌之快”的極端言論,沒有嚴謹的推理與論證,不講理不講科學。
微博上每天都是各種“掐”,掐得雞飛狗跳四處口水,掐死一個算一個,為什么會掐?問題就出在“語不驚人死不休”上,很多觀點表達得緩和一些,

有余地一些,少用全稱判斷,就不至于引發那么大的爭議。求同存異,就能天下大同。而一些人的表達,偏愛的是求異而存同,用極端的判斷放大分歧,沉浸于討伐和口水的快感中不能自拔。動不動就“中國如何如何”,動不動就“西方價值觀如何如何”,動不動就“中國房價永遠會漲”,還喜歡說“東方文化如何”、“外國人如何”、“河南人如何”,這些全稱的極端判斷就是紛爭之源。爭來爭去毫無價值,你說有的美國人是好的,他說有的美國人是壞的,有啥好爭的?
“語不驚人死不休”是種微博病,有人身患此重病還不自知,這病必須治,如不治,害已害人害微博。
(作者:曹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7月19日12:11:3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020.html
網站建設

給數據庫做分表處理

對于WordPress數據庫的posts文章表很大,怎么優化是個頭疼的問題。想到了分表就想嘗試下。做個記錄。原創記錄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優化WordPress數據庫中的posts表,可以從以...
科技

三折秒殺!京東年貨節正式啟動

明天,1月10日,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今天,1月9日,20點,京東正式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年貨節大促活動,各種優惠促銷紛紛開啟。京東官方也奉上了京東超級秒殺日必買清單,不少產品半價,有的...
生活道理

熬夜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身體

熬夜的危害有很多,如:經常感到疲勞,免疫力下降:人經常熬夜造成的后遺癥,最嚴重的就是疲勞、精神不振;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等自律神經失調癥狀都會出現。 頭痛:熬夜的隔天,上班...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