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賺錢機器”,終會走到其生命周期的尾聲。這句話,無論對蘋果的iPhone還是黑莓來說,都適用。
在科技領域,有一種所謂的“剪刀效應”,優秀科技公司受到更多關注,一個微不足道的優勢和劣勢,也會被無限放大,最終到達消費者時,他們看到的結果,已經與事實本身相去甚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曾經給蘋果公司帶來無限風光的效應,如今也給它帶來諸多煩惱,并因此被業界和消費者普遍看衰。對黑莓來說,問題更令人撓頭。當單一產品線遇上了行業變革,是自我救贖還是一賣了之,都是難題。要想咸魚翻身,恐怕長路漫漫。
風光如蘋果,也難掩業績下降的失落。iPhone4兩年前上市時的輝煌猶在眼前,如今盛況已難再現。
在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的當下,蘋果不僅要面臨三星在高端市場的挑戰,還須面對國內手機制造商在中低端市場的沖擊。
近日,海外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聯想、宇龍、華為、中興通訊和小米。昔日之冠蘋果則被擠出前五名。
Canalys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克里斯·瓊斯認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仍會保持增長,但爆炸式增長將出現在低端市場,蘋果公司必須要對這種趨勢作出回應。
蘋果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危機,昨天(8月12日),美國科技媒體AllThingsD報道稱,蘋果將于9月10日發布新一代iPhone,包括iPhone5S和一款廉價版iPhone。
有分析認為,每一款蘋果產品在降價后的銷售都表現良好,說明用戶對價格仍然非常敏感,因此,廉價版iPhone將能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不過,蘋果需要考慮如何維持iPhone的高利潤率”。
■國產機占全球兩成份額
蘋果和三星仍居市場優勢地位,也并非堅不可破。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3年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名中三星、蘋果、聯想、宇龍酷派、LG的市場份額分別是32%、13%、5%、5%、4%,華為、中興、小米分別排到第六、第七、第十二位。而中國制造商宇龍酷派、聯想、華為、中興和小米,已占到全球品牌智能手機市場的20%。
其中,1000元以下的智能機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使得中國廠商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8%。而千元級產品正是蘋果產品線所欠缺的。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已經步入一個謹小慎微的微創新時代,“蘋果一直固守小屏市場,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8月13日09:18:5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81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