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e Silver寫過一本書,《信號與雜音》,用這本書來分析iPhone傳聞可謂非常合適。書中他分析過如何從總統政治的各種新聞中把“雜音”從“信號”中區分開來。iPhone的新聞和總統的新聞誰多誰少很難區分,但iPhone的各種傳聞多是人所共知的事,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雜音”,而不是正確的“信號”。因而我們也可以用書中的方法來分析iPhone傳聞,判斷它們的準確性有多高。
■分類
為了對iPhone傳聞進行分析,首先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這里我們通過精度有準度兩個方面來劃分,如下圖所示。A類是精度和準度都很低的傳聞,談得很模糊,準確度也很低,例如下一代iPhone將變丑;B類是精度高但準度低的傳聞,例如下一代iPhone將有黃色版,很多顏色的傳聞都是如此,例如灰色iPhone,說得很精確,但是否準確就不一定了;C類是精度低但準度高的的傳聞,例如iPhone將逐漸變大,這是很有可能的事,但它沒說時間,也沒說是哪一代。D類則是準度和精度都非常高的傳聞,例如下一代iPhone將有金色版,這一傳聞說得很明確,而在經過多方驗證之后也變成了幾乎是肯定的事。
多數的iPhone傳聞都屬于B類, 顯得很真,但實則是炮制出來的;少數經過檢驗的會變成D類,成為十分準確的iPhone預測。
■分析
近期泄露的iPhone部件多數都只有一個來源,墨爾本一個叫Sonny Dickson的年輕博主,他與中國一些制造商有聯系。問題就在于,新聞人都知道,如果消息只有一個來源,那么它的準確性就很值得懷疑。那些iPhone部件很可能就是某些中國制造商自己炮制出來的。一旦傳聞出來,就有眾多的媒體會報道,而那些媒體很少進行消息源排查,一傳十,十傳百后,這條消息就等于得到了媒體的背書。
為未來的iPhone制造“原型機”已經成了一項產業,例如有名的3D設計師Martin Hajek,他和iPhone保護殼和配件產商聯系緊密。他不僅會發布一些炫麗高清的iPhone概念機,而且還做一些背蓋拍攝出來當“泄露”圖片。例如他制作的金色iPhone泄露圖就成功瞞過了一些中國微博用戶。
那么什么樣的傳聞準確度會比較高呢?原文作者是這樣做的,做為一名蘋果觀察者,他會不斷地去衡量那些iPhone傳聞的來源可信度,最終他會通過其它的消息來源來進行判斷。當遇到異常信息時,他會問自己“Jony(蘋果首席設計師)會怎么做?”
例如最近的灰色iPhone傳聞,作者就分析出其實灰色iPhone就是下一代黑色iPhone,因為考慮到金色iPhone已經存在,如果再加一種灰色iPhone的話,就會出現四種顏色,而如果這四種顏色一起放在廣告圖片里,是很不協調的,從歷史來看,營銷對蘋果來說是很重要的,因而其實灰色iPhone如果替代黑色iPhone的話會使廣告圖片顯得更協調。
其實檢驗傳聞最好的方法是……
等到蘋果9月10日發布就知道了。
(作者:劉芳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