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哥:加價低于20元不接
在上海某外企上班的胡先生也有這么一段親身經歷,“那次大概是要打車去三四公里遠的一個地方,上車地點和下車地點都是鬧市區,我在打車軟件上發出了我的信息,第一次選的是不加小費,等了10分鐘,沒人搭理;后來我重新發了條消息,加5元小費,還是沒人搭理;我重新又發了條加價20元的消息,不到3分鐘,有司機接單了,可是我那趟車費也就20來元。”
在采訪中,上海出租車司機林師傅是這么給記者算這筆賬的:一般來說,加價20元以上才對司機有吸引力,這樣的話,就相當于放空一個客人去接你這個訂單,否則,在高峰期,不搶你這個單,馬路上也都有很多客人。在記者搭乘他車子的十來分鐘時間里,他的手機就多次收到語音提示,提醒他有訂單可搶,他迅速掏出手機看了一下,“才加10元,讓別人去搶吧。”
■軟件公司:每月花400萬補貼司機
打車軟件“快的打車”的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趙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快的打車”在全國的使用情況來看,85%左右的訂單是常規訂單,不加價的。另一款打車軟件“大黃蜂”的聯合創始人、市場部負責人鄧薇也認為,通常乘客加價打車一般都是在打車高峰時段。
由于打車軟件公司的盈利模式還未清晰, 再加上政府監管收緊,比如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已經先后叫停打車軟件或對這些軟件進行“政策指導”,因此國內一些小的打車軟件公司開始出現倒閉現象。
在采訪中,“快的打車”和“大黃蜂”都承認,公司還沒有盈利。據了解,目前打車軟件均免費提供給司機和乘客使用,另外,對司機的“獎勵”主要包括:司機每周在線一定時間,就可以獲得數十元的手機上網流量補貼。另外,每成功接單一次,司機也可以獲得一定金額的額外獎勵。以某公司為例,每個月光是補貼的哥的支出就達到400萬元。
■的士公司:從未批準用軟件接客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哪些司機安裝、使用了你們所說的‘打車應用軟件’,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們安裝使用了這類軟件,也完全是他們的士司機的個人行為,與我們出租車公司毫無關系!”當記者就有多少出租車司機安裝使用“打車應用軟件”的話題,向白云集團、廣駿集團和廣州交通集團這三家全市最大的出租車公司進行求證時,三大公司負責人無一例外地給記者作出了類似回復。
三大出租車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這三大出租車公司都擁有自己的預約用車服務熱線電話,也就是俗稱的“電召的士”服務。經由電召服務熱線電話,或者交委96900系統派出去承擔預約用車服務的的士, 每一輛車都要經過他們公司調度中心平臺的統一調度指揮。“使用打車軟件的的士司機純屬個人行為,他們接單之后是否能按承諾前往指定地點營運載客,我們公司根本沒辦法監控。”
■交管部門:私下議價難取證
對于秦先生反映的情況,廣州市交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州的出租車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出租車司機不得在里程運費之外向乘客加價收取任何費用,因此,即使是乘客電召的士上門服務,出租車司機也是不能收取任何服務費的。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機打車軟件業不能例外。
市交委綜合執法部門負責人則表示,打車應用軟件所提及的乘客加價預約的士服務,很容易與非法營運出租車常見的“議價”行為混淆,造成出租車行業混亂,也給他們正常的執法檢查造成一定的沖擊。事實上,約車乘客與應召的哥之間通過打車軟件的“加價”收費行為很難取證。“如果乘客在約車時同意加價,搭車到達目的地后又不支付這部分加價費用,從《出租車行業管理條例》有關車費規定的角度來說,應該也是可以的。”
該負責人表示,在沒有乘客舉報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對使用打車軟件載客的出租車司機進行處罰,而最多只能在司乘雙方發生糾紛的情況下,對遭遇乘客投訴的出租車司機進行教育。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3日09:20:5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060.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