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淚流滿面,如頓悟般驚喜萬分,實在缺乏足夠的邏輯交代。此外,喬布斯在印度游歷四方的片段也只是為了敘事而敘事,并沒有達到起承轉合的效果。模模糊糊的20分鐘后,《喬布斯》又進入主流范本的話語體系中,重歸神壇。
沃爾特·艾薩克森曾評價:“喬布斯狂熱追求完美,以致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也主要依靠自身的領袖魅力和肆意的激情?!边@多少印證了比爾·蓋茨的看法。早年的比爾·蓋茨甚至有些看不起喬布斯,認為他不會編程,對技術知之甚少,做事完全靠直覺,但佩服他有蠱惑人心的魔力。
而正是這種魔力,讓即便是通讀過656頁《喬布斯傳》的“果粉”也難以達到理解的彼岸。在《喬布斯》開拍前,斯坦恩曾夸下??冢Q“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重新認識、審視一下喬布斯,并對喬布斯是如何成為喬布斯做出解釋”。但兩個小時的電影更像是喬布斯的“事跡”陳列,展示了他每一個正確的決定,以及對決定的執著信念。至于他為什么有如此超乎尋常的“魔力”,電影根本無能為力。
演員的選擇倒是不費吹灰之力。好萊塢男演員艾什頓·庫徹以極其相近的外形及類似的創業經歷獲得了這個角色。他惟妙惟肖地模仿喬布斯特有的小動作,比如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咬手指; 與英特爾公司的邁克談判時,他很少會直視對方,而只是雙手互相撥弄;在面對重大抉擇時,也只是不斷地摸下巴。
特別是影片的開場,艾什頓·庫徹穿著喬布斯標志性的黑色、禪味十足的高領襯衫,駝著背一顛一顛走向蘋果內部員工大會的講臺時,猛地一轉身,真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連蘋果骨灰級元老沃茲尼亞克都對他的“神似度”豎起了拇指。不過,當電影倒敘到喬布斯長發飄揚、西裝革履的青年時代后,離開了黑襯衫的艾什頓·庫徹立馬生出一種油頭粉面的距離感,從此跌入凡塵。
總的來說,這部影片的目標人群設定出現了一點點偏差,既非專門針對少數派“果粉”,又為“對喬布斯略感興趣”的主流觀眾設置了一定的障礙,而是希望網絡這兩股人群。影片過多沉溺在蘋果公司CEO的更替和內部商業程序上,而沒有突出表現喬布斯的個人魅力與性格。對一些特定角色的介紹,電影也是一筆帶過,比如導演花了近5分鐘的時間交代重返蘋果的喬布斯與喬納森·伊夫一見如故的過程。喬納森·伊夫曾參與設計了iPod、iMac、iPhone、iPad等眾多蘋果產品,“果粉”對他的故事如數家珍。但電影本身并沒有展示iPod發布之后的故事,連iPod設計本身也是一筆帶過,如此濃墨重彩介紹一個與主線故事不相關的人物實在有些浪費時間。 對于資深喬布斯迷來說,影片在敘事時段之內,沒有能夠顧及皮克斯這條支線,也多少有些遺憾。因為喬布斯曾經提及,他一生最為得意的兩件事,一是創建了蘋果電腦,再者就是創建了皮克斯。
電影《雙虎屠龍》有句名言:“當傳奇成為現實,就傳頌傳奇吧”。大衛·芬奇拍攝傳記類電影就很有心得,在那部以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原型的《社交網絡》中,大衛·芬奇就撇棄了觀眾原本設想的最大主角Facebook,而是選取一些披露的事實,然后自由地發表自己的闡述。而當大家都開始辯論電影時,真實性反倒是次要的。
也許是喬布斯的光環太過耀眼,他和蘋果的勾連也太過緊密。于是,導演斯坦恩似乎有些瞻前顧后、搖擺不定,本試圖卸下喬布斯的光環,卻懾于喬布斯的光環,把攝影機又重新架在了神壇之上。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回避喬布斯的傳奇。相反,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幾個場面都發生在喬布斯激情展示其個人魅力的時刻。斯坦恩應該知道,喬布斯的傳奇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人們對他身后世界的疑慮。他的去世令眾人懷疑創新的時代已經讓位于增量變化的時代。恰逢此時,我們更需要傳奇來激勵人生!
(作者:徐佳)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30日09:49:0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41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