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性癡呆)作為全球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有著“腦海中的橡皮擦”之稱。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女性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數量為男性患者的2倍,但是此前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一直不明確。
據中科院之聲報道,3月3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生命健康學院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葉克強團隊發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成果,為這個困擾人類多年的疑團給出了重要解釋。
研究團隊首次揭示:卵泡刺激素的增高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重要原因。
研究顯示,女性絕經后,其體內的卵泡刺激素含量會急劇升高至10倍至幾十倍,而同年齡段的老年男性體內的卵泡刺激素僅增高2~3倍。急劇增高的卵泡刺激素與大腦中神經元表面的受體相結合后,會激活大腦中的C/EBPβ/AEP通路,從而導致阿爾茲海默癥的產生。
外源性FSH引起C/EBPβ/AEP途徑激活
研究團隊從受體基因敲除、卵泡刺激素的特異性阻滯、外源性補充以及信號通路的抑制等多個環節,充分證實了卵泡刺激素通過C/EBPβ/AEP通路導致了阿爾茲海默癥相關病理的改變,進一步揭示了女性阿爾茲海默癥發病率高于男性的具體機制。
據了解,研究團隊針對卵泡刺激素的特異性抗體正在臨床前研究,以期為阿爾茲海默癥帶來新的治療策略。
相關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6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