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本周很熱,周二因為86秒賣光10萬臺小米手機3的神跡而備受關注。 同時,不少黃牛們也賺翻,黃牛們依靠軟件等優勢,瘋狂搶購,再加價500到1000不等,賣給“米粉”。
此外,小米的營銷已經被業界不少公司直接采用,以及“小米之矛”來攻小米。一時之間,圍攻小米也成了熱門詞。
饑餓營銷是小米公司市場營銷成功的法寶之一,但在小米已經變成一家估值100億美金的大公司后,是否還要堅持這一招數?不少人以為,小米應該開始學著做一家真正的硬件公司,踏踏實實的生產,踏踏實實的鋪貨,如果說以前小米的饑餓營銷手段是限于產能和資金的話,現在,小米應該已經有實力與之告別。
最近,雷軍(微博)給好友陳年總結的"小米"成功十條經驗在網上廣為流傳,其中第七條只有最簡單,只有五個字:用戶是朋友。如果小米真的將之風味圭臬的話,就應該明白:再好的朋友你也不能老吊他胃口,否則他遲早會和你翻臉。
雷軍的第六條經驗是:成本價。銷售價就是成本價,先做行業的成本價,然后做到摧毀行業的成本價,不要用毛利率來欺騙自己,靠著現在的毛利來賺錢是做不到優秀的。但問題是,在銷量受限,黃牛普遍盛行的現狀下,小米的多數“朋友”根本享受不到“成本價”, 黃牛的加價銷售等于變相恢復了代理制。很難阻止買不到手機的消費者產生種種猜測,比如,他們會懷疑淘寶上的黃牛店可能就有小米的官方背景,他們會問,如果小米也一樣痛恨黃牛,為什么不采取蘋果對付黃牛的有效辦法呢(即給每位預定的手機號發送驗證碼)?
雷軍被米粉們稱為雷布斯,他是喬布斯在中國的好學生,只差一點就形神兼備了,而這一點或許就表現在供貨上,蘋果也會出現供不應求現象,但在本土市場,一般很快就會把新品鋪遍全美,但小米做不到,它的手機仿佛永遠缺貨。小米不但預售搶購,還提前發放一種叫F碼的東西,它類似于秋天流行的大閘蟹券,等到新的一批小米手機上市的時候,用戶可以憑借這個F碼直接選擇購買小米M3手機,而不必參與搶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