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缺貨——“玩”不好就是一個笑話
有網民說:小米電視等新產品,如果保持現貨,那么有可能成為改寫行業歷史的一段神話;如果總這么缺貨下去,只會讓科技界多一則笑話。
近年來,國內一些IT廠商、互聯網企業也不斷嘗試“饑餓營銷”作法。樂視在此前推出樂視盒子、樂視電視等產品時,也屢次造成產品短期內供不應求的局面;7月中旬,360隨身WiFi第二批出貨10萬臺,5分鐘內售罄,一些預訂用戶紛紛發帖留言表示不滿,360董事長周鴻祎(微博)隨后發微博向用戶致歉,但強調“并無做饑餓營銷之意”。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目前國內一些廠商把饑餓營銷看成吸引眼球、娛樂大眾的手段,只不過是希望在消費者心里建立一個期望值,讓更多人關注和評價。“饑餓營銷沒有錯,但是變成娛樂大眾,對品牌或許就會帶來負面效應。”
市場營銷機構古坦科技創始人石安向記者表示,饑餓營銷在消費者中營造出品牌或產品高價值的現象,這在營銷方式上無可厚非,但這需要建立在強大而且高美譽度的品牌基礎上,運用過度反而會對品牌造成傷害。
針對廠商們熱衷的饑餓營銷,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律法規或消協等第三方機構對廠商的承諾明示加以規定,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也要加強權益保護意識和判斷能力,比如留存廠商承諾約定等。
業內人士分析,包括小米在內的注重用戶體驗需求的國內互聯網企業能夠不斷成長,擠破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價格的虛高泡沫,讓國產科技品牌能在世界電子消費品“列強”中占得一席之地,本來也是消費者樂于見到的。但必須提醒,小米等國內科技企業必須正視自己對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和商業盈利模式,讓用戶真正享受到實惠,而不是一再給用戶“畫餅充饑”。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21日13:25:5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230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