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當上開店的第三方商家數量,在2012年的時候是3600多家,當當網CEO李國慶在今年9月8日于廣州舉行的當當網平臺招商大會上透露,當當2013年的招商力度加大,目標是新招納超過4000個優質商家在當當開店,從而使平臺商家總數達到近8000家。如果按照5000家商家計算,每家5000元促銷費,那么當當收取的促銷費總額將達2500萬元。
商家質疑當當促銷力度
為了搶占“雙11”電商促銷高地,各大電商平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大打促銷戰,各類“雙11”促銷廣告早已占據了地鐵、電梯、戶外廣告牌等傳統宣傳陣地,網絡上“雙11”的促銷廣告更是鋪天蓋地。
然而,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促銷宣傳大戰中,天貓、京東、國美、1號店等綜合平臺的推廣力度最大,一些垂直類電商也頻繁在各類媒體上亮相,但當當的推廣廣告卻并不多見。
“別人的推廣廣告鋪天蓋地,你說你在哪里看到過當當的推廣廣告?從去年開始我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今年還是這樣。當當去年號稱燒了8000萬元廣告費,今年估計數字會更高。但這些錢都花到哪里去了?這個可能只有李國慶自己心里清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廣州某服裝品牌財務總監謝先生抱怨道。
記者從京東、國美、天貓等綜合類電商平臺了解到,這些電商平臺的推廣費都是自己掏腰包,而不需要參加促銷活動的商家出促銷費。知名IT評論員賈敬華告訴本報記者,當年蘇寧、國美實體店收促銷費,受到商家的極力抵觸,證明這一模式并不得人心。如今綜合類電商平臺很多,天貓、京東等都很強勢,當當卻獨自收取促銷費,商家很可能會用腳投票。
記者就當當收取促銷費一事致電當當網市場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當當對此事不予置評,不便接受采訪。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