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算這筆細賬并非是對運營商推出定向流量包的做法一味唱衰,只是感慨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實在過于精明。以筆者曾經(jīng)去過的歐洲、美國等地的為例,其電信運營商也同樣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流量包產(chǎn)品,但大多以時間長短、或者流量多少為劃分標準,還真沒有多少把腦筋動到針對個別APP應用來推出流量包這種“創(chuàng)新”上。這當然不是說歐美地區(qū)的運營商就沒有這種計算的能力,事實上,在各種資費套餐的設計上,海外運營商往往都是國內運營商效法的對象,但相比起來,海外運營商對于用戶的選擇權似乎更加尊重一些,在資費上為用戶減負也更加有誠意一點,所以我們才經(jīng)常看到各種無限流量包在海外運營商的選購目錄上出現(xiàn)。
誠然,運營商經(jīng)營流量是需要成本的,精打細算理所當然,而且定向流量包之類的產(chǎn)品也的確有著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就發(fā)展趨勢而言,筆者仍然認為運營商更應該從智能化網(wǎng)絡管理方面去多花功夫,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的手段來進一步降低流量成本,而不應該過于專注于在設計花樣繁多的資費套餐這種小伎倆,和如今已經(jīng)日益簡化的語音資費套餐一樣,未來運營商的服務提升也同樣需要在流量資費的簡化方面多投入些力量,這樣才能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實現(xiàn)真正的隨時隨地移動互聯(lián)。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fā)表于 2013年11月7日12:06:5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3267.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