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微軟下一任CEO之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不久前又有外媒傳出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微軟董事會將公司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納入下一任CEO的內部3人候選人名單。更為大跌眼鏡的是,特納的任期只是兩到三個財年,之后將由埃洛普接任。
這是何等犀利的小道消息,其信息量之大、內涵之深直奔職場美劇,令寫劇本小說的大呼把持不住。既然如此,筆者不妨做些有意思的分析。假設上述消息為真,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微軟此舉是寄予埃洛普莫大的垂青和有意栽培。
其實埃洛普在微軟的時間并不長,從08年被挖進微軟擔任業務部總裁,隨后主持Office產品項目,10年9月應邀出任諾基亞新執行總裁兼CEO,期間離開微軟3年,于今年9月重返微軟。眾所周知微軟的組織文化相對谷歌等公司更接近美國社會傳統的職場文化,略帶有官僚色彩。在這樣一種職場背景下,在母公司干了不到6年的職業經理人(其中還有3年在諾基亞),想要一躍成為公司領袖,在四周精英們的冷眼和嫉妒之下,何以服眾?所以微軟董事會必須作出一種折中和緩沖的方案,就是上述消息所言,讓更加熟悉微軟業務的特納先掌管公司三年,待埃洛普重新融入微軟并做出更大成績后,再讓其接任公司。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到底是什么令埃洛普獲取微軟董事會,或者說是蓋茨、鮑爾默的莫大青睞呢?我們可以猜測在埃洛普回歸微軟后,其與鮑爾默達成了某種共識,如果此前的諾基亞木馬計為真的話,那么這種共識還可以推前到埃洛普即將出任諾基亞CEO之際,共識的內容就是上述消息。我們還能夠猜測,這種共識的達成,除了向微軟貢獻諾基亞木馬計之外,埃洛普必定是付出了更多的其他努力,在微軟這樣的職場文化中,溜須拍馬自不用說,一個在母公司任職不到6年的職業經理人,能夠深得大老板蓋茨、鮑爾默信任并同時說服董事會其他成員,這樣看來,埃洛普的情商簡直高到逆天!
再看一看埃洛普之前的“傳奇”經歷:
埃洛普出身工程師,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快餐連鎖企業擔任CIO;
98年進入Macromedia公司,7年內擔任過多個高級職位;
05年成為Macromedia CEO后不到4個月,公司被Adobe收購(前科?);
之后辭職進入賣路由器的Juniper公司擔任了一年的COO。
埃洛普職業生涯的前半生可謂平淡無奇,直到鮑爾默打電話過來,他的人生開始改變。從進入微軟到應邀入贅諾基亞;從大抒“燃燒的平臺”,到促成諾基亞被收購并再次回到微軟,短短6年,成就了埃洛普充滿爭議的人生歲月。
評論